曲阜師范大學“紅韻承脈,啟新振鄉”社會實踐團隊的隊員們背起行囊,懷揣著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第二個結合”)理論落地的使命,于2025年7月叩響了諸城市枳溝鎮喬莊村村民的家門,入戶走訪踐行理論、服務鄉村、激發內生動力的核心行動。
實踐隊員們深知,鄉村振興偉力根植于每位村民。然而,個體在政策理解、技術應用、項目落地上的疑慮需個性化解答。隊員們分組深入農家小院、坐到炕頭桌邊,與村民促膝長談。他們耐心傾聽具體關切:文化振興政策如何落地?政府有哪些扶持(資金、培訓)?發展手工藝電商或生態旅游的困難在哪?面對這些,實踐隊員們化身“第二個結合”的“翻譯官”。他們巧妙運用馬克思主義“人民主體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觀點,結合紅色文化“實事求是”、“艱苦奮斗”精神,為村民提供接地氣的解決方案。例如,針對村民對電商“怕失敗”的擔憂,隊員們不僅講解技術,更援引“諸城模式”的敢闖敢試和王盡美烈士的無畏精神,鼓勵發揚本地紅色基因中的開拓勇氣。“學生們講得透,不光說政策好,還教咱用黨的道理解難題,心里踏實!”一位計劃開農家樂的村民感慨道。隊員們的行動,讓宏大的“第二個結合”理論成為村民手中解決實際問題的“金鑰匙”。

一次次真誠叩門,一場場深入交談,實踐隊員們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情傳遞黨心。坐在村民的板凳上,喝著農家茶,傾聽他們的故事,隊員們實現了零距離溝通。當他們援引紅色文化“為民初心”和“魚水情深”闡述黨與群眾聯系時,此刻的走訪本身就成了最生動的詮釋。村民感受到理論的溫度與青年的關懷,參與振興的主動性被點燃。一位曾對村務淡漠的老人,聽完隊員結合王盡美事跡談本村前景后,動情道:“娃娃們真心為咱好!咱也得為村里出力!”隊員們的行動,成功將紅色文化的磅礴力量,轉化為激發村民奮斗熱情的“催化劑”。

實踐團隊通過扎實的入戶走訪,將“第二個結合”的種子精準播撒在喬莊村民心田,架起了連通黨的創新理論與基層期盼的“連心橋”,為鄉村振興“最后一公里”注入了澎湃的青年力量與深厚的理論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