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嶺南師范學院“青衿志”突擊隊精心打造的系列微課《走近雷州石狗》重磅上線,瞬間在網絡上掀起了一陣非遺熱潮。該系列微課共3集,每集4-5分鐘,在抖音、小紅書、視頻號等平臺同步推送,觀看量超千次,點贊量破百,讓這一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化身為“會動的文化密碼”。
作為雷州半島獨有的文化符號,石狗承載著深厚的圖騰崇拜與民間信仰。現存萬余只,造型各異,涵蓋“坐立蹲趴”等十余種形態,享有“南方兵馬俑”的美譽。系列微課一經上線,迅速吸引了眾多年輕網友關注,讓這一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化身為“會動的文化密碼”。
微課堂封面 “青衿志”突擊隊宣傳組制 該系列微課,大膽突破傳統紀錄片的嚴肅敘事框架,轉而采用輕快靈動的節奏來展開講述。在內容呈現上,巧妙融入AI作畫技術,將石狗相關的古老傳說以極具視覺沖擊力的畫面生動展現,仿佛為觀眾打開了一扇通往神秘石狗世界的大門。甚至連石狗傳說中的風雨雷電等自然音效,都由AI根據畫面情節智能匹配,形成沉浸式視聽體驗。觀眾在觀看過程中,既能感受到輕松愉悅的氛圍,又能深入了解石狗文化的豐富內涵。
不少網友在觀看后紛紛留言點贊,其中一位網友興奮地表示:“僅僅四分鐘,就能看懂這傳承千年的非遺文化,原來石狗背后藏著這么多精彩故事,簡直太酷啦!”
石狗課堂的播出,意義遠不止于吸引眼球。它讓千年非遺以一種可感可知的方式觸達年輕群體,在潛移默化中搭建起傳統文化與當代生活的精神橋梁,也讓非遺IP與AI技術碰撞出了火花。當屏幕上的石狗以AI動畫形式講述圖騰傳說,當年輕網友在彈幕中熱烈討論,這種雙向互動打破了非遺傳承的時空壁壘。雷州半島的文化基因通過數字媒介,悄然滲透進當代青年的認知體系,讓古老信仰在解構與重構中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曾經沉默的石頭,如今正通過屏幕上的生動演繹,成為連接古今的文化紐帶。“青衿志”突擊隊的隊員們深知,用年輕態的語言講述古老故事,才是非遺有效傳承的關鍵。而實踐也充分證明了這一理念的前瞻性與可行性,古老的文化符號借助數字媒介,成功實現了從“靜態陳列”到“活態傳承”的華麗跨越。
快來一起走進《走近雷州石狗》,感受千年非遺的獨特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