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紅法潤青苗”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繼續在寧鄉沙田開展實踐活動。團隊深入鄉間尋訪革命老兵,走進居民家中普及憲法知識,在歷史與實踐的交融中錘煉青春擔當,踐行“紅法潤青苗”的內涵。
硝煙往事礪初心,老兵寄語承風骨。
實踐團尋訪了曾親歷戰火的老兵謝子良。在農家小院里,謝子良講述了奔赴前線、保家衛國的崢嶸歲月,包括戰場細節、戰友情誼及面對困境時的堅韌。他展示了戰時獲得的功勛,講述犧牲戰友時難掩悲痛。回憶起斷糧斷水時親試敵軍遺留飲水食罐、以己身驗毒解全連之困的經歷,其忠勇精神令在場學子深受觸動。謝子良寄語青年法學生,強調和平與法治的來之不易,希望他們學好本領、堅持正義,用法律守護國家、服務人民,激發了學子傳承紅色基因、投身法治建設的熱情。

(圖為團隊成員與老兵謝子良交談場景 吳澤攝)
走村入戶播法雨,憲法精神潤心田。
隨后,實踐團成員分組深入沙田鄉居民家中,開展“民法進萬家”主題宣傳活動。隊員們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圍繞婚姻家庭、鄰里糾紛等村民關心的問題,用通俗語言細致講解,發放圖文并茂的宣傳手冊,將法條轉化為案例解析,耐心解答“借條寫法”“贍養義務”等具體疑問。這種貼近群眾的宣傳方式,拉近了法律與村民的距離,提升了基層群眾的法律素養和依法維權意識。

(圖為團隊成員在村民家中進行普法宣傳 吳澤攝)
紅法交融聚偉力,青春揚帆啟新程。
實踐團帶隊老師在總結中表示,聆聽老兵故事是對信仰的洗禮,開展基層普法是專業實踐的起步。老兵身上的忠誠、奉獻與擔當,與法律人追求的公平、正義、秩序在價值層面高度契合。“紅法潤青苗”旨在引導青年學子從紅色沃土中汲取養分,將革命先輩的精神內化為投身法治建設的動力。

(圖為團隊成員與村民進行合照場景 吳澤攝)
此次沙田鄉實踐活動,既是一次愛國主義教育,也是一次法治實踐鍛煉。法學生在傾聽歷史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基層普法中提升專業能力,更深刻地認識到自身責任。未來,這些青年學子將以紅色精神為根、法治信仰為魂,努力成長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讓公平正義的陽光照亮更多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