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紅色故居,悟三下鄉真意
駐足烈士故居,青磚黛瓦間,時光仿佛在沙田的夏日里放慢了腳步。
7月26日,我們紅法潤青苗先鋒隊一行人來到了何叔衡同志的故居。走進故居是三面土墻圍成的小小的庭院,墻上的紋路是歲月的痕跡,指尖撫過斑駁的裂痕,龜裂的縫隙仿佛滲透著微光。"為蘇維埃流盡最后一滴血"的誓言仿佛穿透百年風雨,在耳畔回響。這位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便是在這方簡樸的農舍里,播下了革命的種子。踏進里屋,墻上泛黃的照片里,他眼神堅毅,直擊靈魂,讓人想起他在蘇區時"何胡子"的綽號背后,那份對信仰的執著與對革命事業的熱血。
轉至不遠處的謝覺哉故居,古樸的書桌上擺著一盞油燈,墨香似乎還縈繞在雕花窗欞間。"為黨獻身常汲汲,與民謀利更孜孜"的家訓,刻在堂屋的楹聯上,也刻在這位"延安五老"之一的生命里。講解員說,謝覺哉在長征路上仍堅持寫日記,字里行間都是對百姓的牽掛。
走在故居之間的石板路上,看著田埂間勞作的農人,忽然明了:正是這份扎根鄉土的赤子之心,讓革命理想有了最堅實的土壤。而三下鄉真正的意義就是做一枚小小的紐帶既是將“文化”“科技”“衛生”送入農村的紐帶,也是將深埋鄉土中的精神挖掘傳播發揚的紐帶。
離鄉時,夕陽為老屋鍍上金邊,我知道,有些精神,永遠不會褪色。
三下鄉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