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團暑期三下鄉活動紀實
(通訊員:唐鑫 王美穎)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導青年學子在實踐中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近日,鄭州大學歷史學院“初心豫路,中原星火”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團赴洛陽開展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實踐團成員先后走進中共洛陽組誕生地紀念館、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通過實地參觀、現場學習、交流分享等形式,在中原大地上追尋紅色足跡,感悟初心使命。
沉浸式探訪:于紅色地標觸摸歷史溫度
實踐團首站前往中共洛陽組誕生地紀念館。作為河南最早的黨組織發源地,這里完整保存著1921年以來早期共產黨人在洛陽開展革命活動的珍貴史料。泛黃的罷工宣言手稿、復原的秘密會議場景,生動再現了洛陽組黨員在軍閥統治下,以鐵路為紐帶串聯工人力量、點燃革命火種的壯闊歷程。實踐團成員劉宇喆在分享感悟時談到“當看到‘黨員們用鐵路信號燈傳遞情報’的細節時,才真正理解了‘隱蔽戰線’的艱險,也更懂‘初心’二字的千鈞重量。”。隨后,實踐團赴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開展研學。成員們重點參觀了辦事處處務室、會議室、電臺室等復原場景,結合詳實的文獻資料與歷史照片,系統學習了辦事處在抗日戰爭時期的職能作用與歷史貢獻,深切感悟到革命先輩“舍生取義、團結抗戰”的家國情懷。
互動式交流:在寄語與分享中傳承紅色基因
實踐過程中,實踐團精心設置“初心寄語”環節。成員們結合實地參觀的深刻感悟,以書面形式集中抒發對革命歷史的崇高敬畏、對初心使命的深刻理解以及對青年時代責任的深入思考。鏗鏘寄語展現了青年學子對革命精神的高度認同與賡續傳承的堅定決心,字里行間彰顯著新時代青年與歷史對話、向先輩致敬的赤誠之心。此外,實踐團舉辦專題讀書分享會。成員們圍繞《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二卷等書籍,結合實地見聞進行深度交流。大家一致認為,此次實踐實現了“書本歷史”與“現場歷史”的有機結合,進一步深化了對“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的認識,明確了新時代青年需以理想信念為引領,將個人發展融入國家建設的實踐方向。
此次暑期三下鄉活動,讓鄭州大學歷史學院的青年學子們在紅色地標中讀懂了“初心”的分量,在歷史與現實的對話中明晰了青年的使命。實踐團成員們紛紛表示,要將中原大地的紅色故事講給更多人聽,讓中原星火在新時代的青春接力中,持續照亮前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