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渭南市合陽縣金峪鎮的鄉村教室里暖意融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青春法育·教育興鄉”沿黃學子基層治理實踐團在此開展園藝特色支教課程,通過植物拓印、植物鑒賞與茶文化的多元內容,為當地孩子們送上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的“自然課堂”。
植物拓印課,支教成員以“非遺傳承”為切入點,從拓印技藝的歷史淵源,現代服飾設計、文創產品中的創新應用等展開詳細講授。實踐環節,孩子們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開展創作,三葉草、紫薇葉、月季花瓣等,成為了孩子們手里的天然“顏料”。支教成員們手把手指導孩子們將植物固定在帆布袋上,再借用尺子等工具輕輕敲打。隨著“咚咚”的輕響,原本素凈的布袋上漸漸浮現出深淺不一的綠意與花色,一個個精美又有創意的作品在孩子們手中被創作出來,在互相展示中,歡聲笑語灑滿教室。

植物鑒賞課,室外庭院回蕩著支教成員們的知識講解聲。“這叢帶刺的花,它的花瓣邊緣有細小的鋸齒,葉片是奇數羽狀復葉——這是玫瑰花;旁邊這株花期更長、刺更少的,是它的‘近親’月季花。”孩子們認真觀察,有的輕輕觸摸葉片感受質地,有的拿出本子畫出植物的形態,在與自然的親密接觸中,孩子們不僅認識了十余種植物,更對園藝學科中“觀察與呵護”的理念有了直觀理解。

茶文化課,支教成員通過課件講解、視頻放映等形式,帶領孩子們穿越時空感受茶文化。從神農嘗百草發現茶的傳說,到唐宋時期茶馬古道的繁榮,再到現代茶產業的發展。從綠茶的清新、紅茶的醇厚,到烏龍茶的甘洌,一張張圖片、一段段影像,孩子們置身于茶香氤氳的歷史長河中,茶文化的種子也悄悄地開始發芽。

“把專業知識轉化為孩子們聽得懂、喜歡學的內容,是我們這次支教的初心。”支教團負責人張焱昱表示,園藝不僅是一門學科,更是連接自然與生活的橋梁。此次特色課程的開展,既讓孩子們近距離感受了非遺文化的魅力,也在他們心中播下了熱愛自然、探索科學的種子。接下來,支教團將繼續結合專業優勢,為鄉村教育注入更多園藝特色活力,讓青春力量在基層治理與鄉村振興中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