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增進地區交流,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素質以及對普通話的認識和應用意識,7月20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鄉土新聲”推廣普通話實踐團前往陜西省商洛市山陽縣戶家塬鎮桃園村,開展以“推廣普通話,助力鄉村振興”為核心目標的實踐活動。
圖為實踐團與部分村民合影
聚焦需求普語價值凸顯
實踐團首先向當地居民系統闡述普通話優勢,它是跨區域溝通的關鍵語言工具,能降低務工經商旅游障礙、提升異地就醫診療效率。
圖為實踐團成員講述普話的優勢
情境實訓普語應用增效 實踐團聚焦實踐,設計日常情景教學,帶領村民跟讀高頻詞匯短句,糾偏發音,并模擬問路、就醫等場景進行交際練習。
圖為村民跟讀詞匯短句
普語使用現狀摸底 實踐團通過問卷與訪談,系統調研桃園村語言生態,涵蓋不同場景語言使用頻次、各年齡層能力差異、學習驅動力與障礙等內容,為精準推廣提供數據支撐。
圖為實踐團成員發放問卷
長效推普機制構建 為了解當地普通話普及現狀與難點,探討推普對就醫、務工等方面的戰略必要性,實踐團專訪桃園村黨支部書記,雙方就依托村委會開展長期培訓、發揮村民骨干示范作用等長效機制進行了交流探討。
圖為黨支部書記講述推普現狀
通過此次推普實踐活動,讓實踐團深刻認識到村民對掌握普通話的迫切需求,以及普通話在改善溝通、連接外部世界、賦能美好生活的橋梁作用。實踐團后續將系統整理數據與經驗,為精準高效推廣普通話奠定基礎,推動普通話推廣可助力鄉村振興發展、提高群眾文化素養、走上全新致富路的理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