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返鄉助銀齡,數字賦能踐初心
在曲阜師范大學七十周年校慶即將到來之際,為響應 “青春返鄉獻七秩,教育強國踐初心” 的號召,曲阜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薪火傳校史” 社會實踐隊積極投身基層治理服務。實踐隊隊員于2025年7月29日聚焦老年人在數字化時代面臨的 “數字鴻溝” 困境,以智能手機操作、移動支付等新技術普及為切入點,深入基層社區,開展了一系列幫扶活動,旨在幫助老年人跨越技術障礙,讓他們在出行、就醫、購物等日常生活中享受到科技帶來的便利,用青春力量踐行教育強國的初心使命。
數字浪潮下的 “被遺忘者”:老年人的數字困境
在數字化浪潮席卷的當下,智能手機、移動支付等新技術已深度融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對于許多老年人而言,這些本應帶來便利的技術卻成了一道道難以逾越的鴻溝。在社區走訪中,實踐隊隊員發現不少老人因不熟悉智能手機操作,在出行時無法使用線上打車軟件或無法使用公交APP查看車輛到達時間,只能在路邊焦急等待出租車或因不確定公交車到達時間而早早在站點等待;就醫時,不會網上預約掛號,只能凌晨就去醫院排隊,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購物時,因不懂得移動支付,常常面臨商家更傾向于接受線上支付的尷尬,甚至遭遇拒收現金的情況。
這些看似簡單的日常場景,卻成了老年人生活中的難題,讓他們在快速發展的社會中感到無所適從,逐漸與時代脫節。這種數字鴻溝不僅影響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基層治理的高效推進,讓實踐隊隊員們深刻認識到開展此次基層服務活動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青春集結,整裝待發:實踐隊的行動準備
為了切實解決老年人的數字困境,“薪火傳校史” 社會實踐隊在活動開展前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實踐隊隊員首先通過與社區工作人員溝通、發放調查問卷、上門走訪等方式,對社區內老年人的數量、年齡結構、對智能手機等新技術的掌握程度以及遇到的具體困難進行了全面調研,詳細了解了他們的需求。
根據調研結果,隊員們組建了由專業知識扎實、溝通能力強的隊員組成的志愿服務小組,并進行了專項培訓。培訓內容包括老年人心理特點分析、智能手機和移動支付等操作技巧、教學方法等,確保隊員們能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耐心細致的態度為老年人提供幫助。同時,隊員們還精心制作了圖文并茂的教學手冊,將復雜的操作步驟簡單化、直觀化,方便老年人隨時查閱。
課堂開在社區里:定制化教學暖人心
考慮到老年人的學習特點和接受能力,實踐隊將教學課堂設在了社區活動中心,采用小班教學、一對一輔導相結合的方式,為老年人提供定制化的教學服務。在智能手機教學方面,隊員們從最基礎的開機、解鎖、撥打接聽電話、發送短信等操作開始,逐步過渡到微信聊天、視頻通話、拍照錄像等功能的使用。
在移動支付教學中,實踐隊重點講解了微信支付、支付寶的綁定銀行卡、掃碼支付、查詢余額等操作,并提醒老人注意保護支付密碼和個人信息,防范網絡詐騙。
為了讓教學更具趣味性和實用性,隊員們結合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場景,設置了模擬購物、網上掛號、打車等實踐環節。在模擬購物中,隊員們扮演商家,讓老人現場使用移動支付購買商品;在網上掛號教學中,隊員們帶領老人一步步操作醫院的掛號小程序,讓他們親身體驗線上掛號的便捷。
青春力量的傳承:校史精神融入實踐
作為 “薪火傳校史” 社會實踐隊,實踐隊隊員在開展服務活動的同時,也將曲阜師范大學的校史精神融入其中。在教學間隙,實踐隊隊員向老人們講述學校的發展歷程和優良傳統,讓他們感受到學校在教育強國道路上的不懈努力。老人們也結合自己的經歷,向實踐隊隊員講述了祖國七十年來的巨大變化,讓實踐隊隊員更加堅定了青春返鄉、服務社會的信念。這種雙向的交流不僅增進了實踐隊隊員與老人之間的感情,也讓校史精神在基層得到了傳承和發揚。隊員們紛紛表示,要以校史為激勵,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為教育強國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在這次社會實踐活動中,隊員們也收獲了成長和感悟。從最初面對老人的緊張羞澀,到后來能夠從容自信地開展教學,隊員們的溝通能力、組織能力和應變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在與老人的相處中,實踐隊隊員學會了傾聽和尊重,感受到了他們的淳樸和善良。這次實踐讓隊員們深刻體會到,青春的價值在于奉獻,教育的意義在于實踐,隊員們要將這份收獲轉化為前進的動力,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不斷砥礪前行。
此次 “青春返鄉獻七秩,教育強國踐初心” 社會實踐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實踐隊隊員幫助社區內多名老年人掌握了智能手機和移動支付等基本操作技能,有效緩解了他們在出行、就醫、購物等方面的困難,讓他們更好地融入了數字化社會。同時,隊員們也通過實踐傳承了校史精神,踐行了教育強國的初心。(通訊員 毛樂鈴)
圖為實踐隊隊員調研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時遇到的具體困難 毛樂鈴供圖
圖為實踐隊隊員解答老人關于使用智能手機時遇到的的疑問 毛樂鈴供圖
圖為實踐隊隊員向老人講解交通APP的簡便操作步驟 毛樂鈴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