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莫拉佤族村位于云南省騰沖市,一個承載著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的邊疆幸福村。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到此考察時指出:“鄉親們脫貧只是邁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如今的司莫拉,青山環抱,特色民居錯落有致,稻田棧道相映成趣。村口“幸福司莫拉”的殷切祝福,見證著這個佤族村寨在鄉村振興道路上的生動實踐。在司莫拉中寨門口,團隊成員身著馬克思主義學院院服,觀看當地村民熱情同跳木鼓舞,共唱民族團結之歌,用鏡頭定格“同跳一支木鼓舞,共唱一首團結歌”的生動場景。

(圖為司莫拉佤村的稻田全景,實踐團成員何靜拍攝)
玉溪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宣講基地,小組成員還同游客進行交談,向其宣傳聶耳和國歌的故事,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用青春的力量促進高校與民族地區的互動交融。實踐團還通過走訪宣講、教育幫扶等形式,深入挖掘佤族非遺文化內涵,助力邊境鄉村文化振興,更以青春行動踐行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時代使命。
照片中的“什么都好賣小賣鋪”生動展示了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后司莫拉的新變化。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司莫拉佤族村考察后,當地鄉村旅游蓬勃發展,村口的小賣部也迎來了新的機遇。原本普通的小賣部,如今成了游客的旅游打卡點,生意紅火。這不僅是一家的致富故事,更是司莫拉整村脫貧后實現鄉村振興的縮影。通過發展特色旅游、銷售農特產品,村民們的收入顯著提高,“幸福司莫拉”的美好愿景正逐步實現。
在司莫拉佤族民俗博物館內,團隊成員與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圍坐并親切交談。小組成員向外地游客介紹佤族傳統農具和織棉,并交談這些展品背后的文化內涵;當地村民則熱情講解佤族傳統生活習俗,現場互動頻繁,笑聲不斷。通過這種面對面的交流,實踐團不僅收集到了游客們對司莫拉文化發展的寶貴建議,更搭建起了各地游客與佤族文化理解之間的橋梁。博物館內陳列的每一件展品都成為講述佤族故事的載體,而這種沉浸式的文化體驗,正是司莫拉鄉村振興中“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游客閑聊,實踐團成員何靜拍攝)
跟隨習近平總書記的腳步,走進村民李發順家。團隊成員與李發順圍坐交談。了解到她們借助鄉村旅游,制作佤族美食售賣,收入逐年升高,日子蒸蒸日上。
李發順回憶到:“總書記囑托我們要把幸福生活奮斗得更好,現在我們開農家樂、賣米粑粑,日子越過越紅火。”我們通過親身調研走訪,深刻感受到鄉村振興為邊疆民族地區帶來的嶄新氣象。
(村民家中懸掛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司莫拉時,體驗米粑粑制作的照片,實踐團成員何靜拍攝)
現在的司莫拉佤族村寨,正像習近平總書記體驗米粑粑制作時心系邊疆福祉,親手壓“福”“囍”寄祝福,福囍雙至。
“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生動詮釋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漢族與少數民族攜手創業、互幫互助的故事,正是“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個也不能少”的鮮活實踐。站在鄉村振興的新起點,我們將牢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產業興帶動百業興,讓民族團結之花開遍希望的田野,共繪“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的美麗鄉村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