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傳承紅色基因,2025年7月26日,山西師范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大學生實踐創新黨支部第九期紅色記憶尋訪實踐隊隊員張家康、劉雯嫣、魏貴源,前往山西平定里社村采訪92歲的抗美援朝老兵王東生,一起了解那段崢嶸歲月中的英勇事跡。
在王東生老人家中,實踐隊員圍坐在老人身旁,認真聆聽那段難忘的革命歲月。王東生老兵今年92歲,回憶起參軍的場景時,眼中閃爍著光芒。“我是1953年當的兵,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軍區通信七連的電話兵,戰爭結束后,又在東北駐守了五年。”采訪中,老人特別提及,他原是村子里的民兵,后來被中國人民解放軍選中而參軍,實現了他保家衛國的夢想。他說:“當時也不是什么人也能當兵,你總得有自己的一樣,才能被人家選上。”帶著平定特有的口音,神情中充滿了自豪感。
當實踐隊員問及老人對當時戰爭的記憶時,據老人描述,在朝鮮戰爭中,戰爭十分困難,條件非常艱苦,戰爭所到之處皆是滿目瘡痍。老人回憶道,“由于雙方裝備懸殊,敵機白天一直在頭頂轟炸,所以我們的行動都是在夜晚,白天就鉆進小樹林里。每天晚上要走120里地,每個人的腳底都磨出了血泡。當時疼的不行,但是沒辦法,必須的繼續前進。”他說,當時每個人背著一個小包,里面裝著炒面,雖然炒面干噎而難以下咽,但是總比沒有的強,拌著雪吃下去就當喝水了。從老人開朗的語氣中,實踐隊員們感受到了抗戰老兵們的勃勃生機。
王東升老人特別講述一次搶修電話線過程中令他印象深刻的片段。那是一個雷電交加的夜晚,但是還沒有下雨,在搶修電話線途中,一道閃電突然劈中了電話線,他直接被擊飛,他清醒后來不及猶豫,直接用竹竿切斷了電話線。他驕傲地說:“最后我所在的連隊是唯一沒有因雷雨天氣而讓通訊設備損壞的隊伍。”在場的實踐隊員聆聽這段往事時神情專注,大家紛紛表示,真切感受到了戰士們不畏生死,一心為民的崇高品質。老人還提到,在那段艱難的日子里,戰友們相互扶持,共同面對生死考驗,這份深厚的戰友情誼讓他至今難以忘懷。

圖為實踐隊采訪照片。張家康攝
實踐隊員們認真聆聽王東生老兵的講述,深切感受到了老一輩革命家的英勇無畏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體會到了像王東生一樣的千千萬萬老兵的初心和使命感,是為了讓中國人民過上幸福和富裕的生活,為了建設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實踐隊員們紛紛表示要銘記歷史,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采訪結束后,實踐隊員們與王東生老兵合影留念,并送上了精心準備的慰問品。王東生老兵對實踐隊員們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他希望年輕一代能夠繼續傳承紅色基因,發揚革命傳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圖為實踐隊員和王東生老兵合影。張家康攝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紅色資源作為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的生動教材,講好英雄和烈士的故事,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實踐隊隊員們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在采訪結束后,積極開展紅色宣講活動。他們紛紛表示要向老兵學習,努力學習知識,將來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活動結束后,尋訪團成員們紛紛表示,此次探訪讓他們對抗美援朝革命歷史和當地紅色文化建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通過與老兵的近距離接觸,實踐隊員們不僅深刻感受到了老一輩革命家的偉大精神,也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他們表示,將繼續沿著先輩們的足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通訊員 魏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