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拾遺楚韻·啟為創新”文化調研團隊走進秭歸移民博物館,探尋三峽移民文化中的荊楚底蘊。湖北三峽移民博物館坐落于秭歸,是承載三峽移民史詩的精神殿堂。館內通過豐富的文物、影像和場景復原,全景展現百萬移民的壯闊歷程。走進博物館,眼前的文物讓我們感受到這片土地上厚重的歷史文化,但是這片繁華之地,曾長期與水患共生。
“萬里長江,險在荊江”洪災頻發給沿岸百姓帶來沉重災難。國家經過慎重考慮,決定開啟“三峽工程”建設來最大程度保證長江流域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移民人民們心甘情愿放棄他們的故土,也要為國家發展做出貢獻。一大批基層黨員干部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深入基層,開展幫扶移民“重建”這一重大工作。
展廳從“壯麗三峽”的自然人文開篇,追溯三峽工程的百年構想,重點呈現湖北在移民搬遷中的擔當。從故土難離的不舍,到重建家園的艱辛,再到新居生活的幸福,每一段故事都飽含家國情懷。這里不僅是移民博物館,更是一座豐碑,記載著三峽兒女的奮斗歷史,更承載了三峽兒女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精神。它是傳承移民精神、連接過去與未來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里是我們看到歷史的一角的重要節點。
原移民局局長王海群同志的講解,讓大家讀懂了基層黨員干部的奉獻與移民對故土的眷戀。從搬遷時的不舍到重建后的繁榮,從白手起家到安居樂業,移民們用勤勞書寫的奮斗故事,彰顯著荊楚文化的堅韌底色與家國情懷。展廳盡頭習近平總書記的寄語,更讓團隊深切感受到這一工程背后的民族精神。通過一天的學習與探索,我們深刻的認識到了秭歸移民的必要性與人民的奉獻精神,同時堅信移民們的新家園必定會日益美麗與繁榮,就像臍橙一樣生機勃勃。并與老一輩移民工作者王海群同志合影留戀,并于三峽移民博物館門口合影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