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大學“尋跡工業抗戰 淬煉時代匠心”實踐團全體成員,滿懷敬意奔赴陜西省涇陽縣云陽紅軍改編紀念館,開展了一次深刻的革命傳統與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活動。

實踐團一行首先抵達莊嚴肅穆的紅軍云陽改編紀念碑廣場。此地見證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武裝力量實現歷史性轉變的關鍵時刻。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國共兩黨合作抗日背景下,中國工農紅軍于8月25日在此正式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德總指揮在此宣布《三大紀律》和《八項注意》,并率部誓師出征,在中國革命史上開辟了一個新紀元。
在巍峨的紀念碑前,實踐團全體成員列隊肅立,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重溫入黨誓詞。鏗鏘有力的誓言在廣場上空回蕩,仿佛穿越時空,與當年八路軍將士誦讀《八路軍出師抗日誓詞》的豪邁之聲共鳴,深切感受革命先輩為民族解放奮勇前行的堅定決心與無畏勇氣。

步入紀念館展廳,一件件珍貴的革命文物和歷史照片無聲訴說著那段烽火歲月。銹跡斑斑的步槍、質樸的手榴彈等武器裝備,靜靜陳列于展柜之中,它們是歷史的親歷者,無聲描繪著紅軍將士在物資匱乏、條件艱苦的環境下浴血奮戰的壯烈場景。實踐團成員王藝巖在參觀后動情地表示:“凝視這些簡陋的武器,想象著先輩們就是憑借它們與強敵殊死搏斗,內心深受震撼。在民族存亡的危急關頭,他們挺身而出,以血肉之軀捍衛家國,這種不怕犧牲、紀律嚴明的崇高精神,是我們當代青年最寶貴的學習財富。”


此次實地研學,不僅是一堂生動的歷史課,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禮。云陽這片承載著厚重紅色記憶的土地,見證了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力量由弱到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光輝歷程。實踐團成員們深刻領悟到革命先輩在民族危亡之際挺身而出、不畏犧牲的家國情懷與鋼鐵紀律。大家一致認為,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特別是肩負技能強國使命的工科院校學子,更應將這份感動與力量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成員們紛紛表示,將把在云陽汲取的革命精神養分,轉化為刻苦鉆研專業知識、精益求精錘煉實踐技能的強大動力。以“匠心”致敬“初心”,用實際行動踐行“技能報國”的青春理想,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偉大中國夢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此次云陽之行,極大地激發了實踐團成員們的愛國熱情和奮斗豪情。未來,他們將帶著這份珍貴的紅色記憶與精神火炬,在技能成才、技能報國的道路上奮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