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ㄍㄓ崋T孫雋姝)導語:2025年7月22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青禾鐵韻·星火傳承”社會實踐隊為深入學習黨史、傳承紅色基因,前往江蘇省溧陽市的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舊址及紀念館開展實踐活動。館內,一件件留存著歷史印記的文物、一張張定格烽火歲月的照片、一段段感人肺腑的革命故事,帶領實踐組員們穿越時空,深切體會到新四軍在江南大地浴血奮戰的崢嶸歷程,也讓大家更加堅定了傳承和弘揚鐵軍精神的決心。

圖片內容趙澤熙供圖
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舊址坐落于溧陽市竹簀鎮水西村,在當年,這里是新四軍東進蘇南、開展抗日游擊戰爭的關鍵指揮核心。當踏入舊址,便能看到青瓦白墻的老式民居靜靜佇立,仿佛在默默傾訴著80多年前那段熱血激昂的往事。庭院中,枝繁葉茂的老槐樹格外引人注目,據工作人員介紹,這棵槐樹見證了陳毅、粟裕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此日夜謀劃、指揮作戰的日子,歲月流轉,它就像一位沉默的衛士,守望著這片承載歷史記憶的土地。
指揮部舊址依照歷史原貌復原,走進陳毅、粟裕等指揮員的辦公兼臥室,簡陋的木桌、陳舊的油燈、泛黃的地圖,處處透著艱苦樸素的革命作風。作戰室內,一張布滿紅色箭頭的軍事地圖十分顯眼,上面清楚標注著新四軍在蘇南地區的一系列重要戰斗部署。實踐組員們駐足凝望,仿佛能看見當年指揮員們圍坐在桌前分析戰局、制定戰術的緊張畫面,也能聽見他們為民族解放發出的激昂誓言。
舊址里的每一處細節都飽含著歷史的溫度。墻角一個不顯眼的暗格吸引了眾人目光,據工作人員介紹,這是當年用來藏匿機密文件和電臺的地方。在日軍頻繁“掃蕩”的危急形勢下,這類隱蔽設施為守護革命機密、確保指揮順暢起到了關鍵作用。“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新四軍戰士們還能保持高昂的斗志,這種精神真讓人打心底里敬佩。”一位實踐組員由衷感嘆。
與舊址相鄰的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憑借豐富的史料和生動的展陳方式,全方位展現了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的光輝歷程。該館以“東進序曲,江南抗戰”為主題,設有“揮師東進,創建根據地”“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軍民同心,共御外侮”“精神永駐,薪火相傳”四個展區,系統梳理了1938年至1941年間,新四軍在江南地區開展抗日游擊戰爭、建立抗日根據地、發動群眾共同抗敵的歷史軌跡。

圖片內容趙澤熙供圖
“揮師東進”展區里,一份泛黃的《新四軍東進宣言》復印件吸引了實踐組員們的目光。雖說紙張已然脆化,字跡也有些模糊,但字里行間流露出的“為民族解放而戰”的堅定信念,依舊震撼人心。講解員介紹,1938年夏天,陳毅、粟裕帶領新四軍第一、第二支隊挺進蘇南,正是這份宣言點燃了江南人民的抗日熱情,無數群眾紛紛響應,拿起武器加入抗日隊伍,形成了“人人皆兵、村村抗戰”的壯闊景象。
展柜中,一把布滿銹跡的步槍、一面彈痕密布的軍旗、一件補丁疊著補丁的軍裝,都有著屬于自己的故事。那把步槍曾隨戰士歷經數十次戰斗,槍身上的每一處磨損,都是英勇殺敵的印記;那面軍旗曾在多次戰斗中引領沖鋒,彈痕里凝聚著戰士們的鮮血與忠誠;那件軍裝的主人是一位年輕通信兵,他在傳遞情報時不幸犧牲,軍裝口袋里還揣著一封未寄出的家信,字里行間滿是對親人的牽掛和對革命勝利的向往。這些文物讓實踐組員們真切體會到戰爭的殘酷和革命先輩的無畏,不少人眼中泛起了淚光。
紀念館的報告廳內,實踐組員們聆聽了一場特別的講座。主講的當地黨史專家,通過一個個鮮活故事,生動解讀了新四軍的鐵軍精神。“1941年的塘馬戰斗中,為掩護黨政機關和群眾轉移,羅忠毅、廖海濤兩位指揮員帶領部隊,與兵力遠超己方的日軍展開殊死搏斗,最終壯烈犧牲,用生命兌現了‘為人民服務’的誓言。”專家的講述,讓在場每個人都深受觸動。
專家還談到,新四軍在江南地區不僅要應對日軍的“掃蕩”,還要處理國民黨頑固派的摩擦。但他們始終堅守“團結抗戰,反對分裂”的原則,一邊英勇抗擊敵人,一邊發動群眾開展生產自救。在艱苦的環境里,戰士們親自開荒種地、紡紗織布,還幫著群眾興修水利、發展生產,因此贏得了百姓的衷心擁護。“正是這種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和深厚的軍民情誼,造就了偉大的鐵軍精神。”專家的這番話,讓實踐組員們對鐵軍精神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講座結束后,實踐組員們和紀念館的老講解員展開了交流。在這里工作了30多年的張阿姨說:“我父親曾是新四軍戰士,他總跟我講,當年打仗靠的就是信念和民心,F在我每天給年輕人講這些故事,就是盼著他們能記住這段歷史,把老一輩的精神傳下去。”張阿姨的話語樸實又真摯,讓組員們更深刻地理解了傳承紅色精神的意義。
離開紀念館時,夕陽的余暉落在“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舊址”的門楣上,那金色的大字在光芒中格外耀眼。實踐組員們紛紛坦言,這次實踐活動是一場深刻的精神洗禮,讓他們對黨史有了更直觀的認知,對鐵軍精神有了更真切的體會。
以前在課本上讀到的歷史,今天在這兒有了鮮活的模樣。新四軍戰士們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依然堅持戰斗,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和學習。”一位實踐組員在實踐日記里這樣寫道。另一位實踐組員也說:“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雖然不用像先輩們那樣奔赴戰場,但要把鐵軍精神融入學習和生活,努力學好知識、練就過硬本領,將來為國家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這次走進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舊址及紀念館的社會實踐活動,不僅讓實踐組員們重溫了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更讓大家在紅色教育中汲取了奮進的力量。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這些年輕的身影會帶著這份感悟與信念,將鐵軍精神傳承下去,在新時代的征程中勇擔使命、奮勇前行。(撰稿:孫雋姝圖片:趙澤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