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號召,助力邊境民族地區實現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戰略目標,西安財經大學信息學院“雪域”鄉村振興團赴西藏自治區開展主題為“青春行,雪域情:鄉村振興視域下西藏邊境民族地區農戶生計調查及普通話推廣”社會實踐活動。團隊深入西藏自治區的六個鄉村,圍繞農戶生計情況、普通話推廣現狀、經濟發展狀況等領域展開調研,以實際行動為雪域高原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專業多元,使命擔當 “雪域”鄉村振興團由西安財經大學19名師生組成,涵蓋軟件工程·、網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供應鏈管理等多個專業。團隊充分依托學校在信息技術、經濟管理等領域的學科優勢,結合西藏邊境地區發展實際需求,前期通過線上調研與文獻分析,深入了解西藏邊境地區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特色產業供應鏈優化等方面的實際需求。在此基礎上,創新制定了“調研+服務”的雙軌實踐方案制定了"調研+服務"的雙軌實踐方案,旨在通過科學調研和精準服務助力當地發展。
深入基層,精準調研 團隊走訪了那曲市嘉黎縣阿扎鎮靜默村、那曲市索縣嘎美鄉隆姆庫村等六個村落,圍繞"農戶生計調查"和"普通話推廣"兩大主題展開工作。通過入戶訪談、“線上+線下”問卷調查等形式,重點調研了當地青稞種植、藏毯手工藝、鄉村旅游等特色產業。同時,進行普通話推廣普及行動,針對當地群眾普通話使用需求,開展"普通話進村寨"系列活動,通過趣味教學、情景對話等方式提升村民普通話應用能力,助力文化交融與發展。
扎實調研,校地聯動 在海拔4000多米的邊境地區,團隊成員克服高原反應、語言障礙等困難,白天走訪農戶、采集數據,晚上整理資料。采取“問卷+訪談+參與式觀察”三維方法,累計走訪農戶300余戶,收集有效問卷1629份,形成3萬余字的訪談記錄。在村委會開設“普通話小課堂”,結合日常對話、政策宣講等內容,累計開展教學活動5場,培訓500余人次;組織“普通話朗誦會”“紅色歌曲學唱”等活動,增強村民學習興趣;邀請老黨員、老牧民講述守邊固邊、民族團結的故事,深化青年學子對邊疆發展的理解。
"雪域"鄉村振興團用腳步丈量高原土地,以真心傾聽牧民心聲,在離天空最近的地方播撒希望的種子。實踐隊員們帶走的不僅是一組組鮮活數據,更是一份份沉甸甸的民生期盼;留下的不僅是實用的普通話技能,更是文化交融的溫暖火種。當青春遇見邊疆,當學識融入實踐,新時代青年用責任與智慧在雪域高原繪就了最美的奮斗圖景。這場跨越山河的"青春行",不僅是一次社會實踐,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它讓實踐隊員們深刻體會到:鄉村振興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需要俯下身去的實干;民族團結不是遙遠的號召,而是心與心的真誠對話。相信這份"雪域情"必將持續傳遞,在祖國邊疆綻放出更加絢麗的發展之花。(彌佳妤 金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