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路徑,7月17日,成都理工大學“候鳥計劃”文化傳承傳播社會實踐服務團隊走進宜賓市翠屏區文化館,開啟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傳統面塑技藝拜師學藝活動。翠屏區文化館副館長賴維君親自擔任指導老師,帶領隊員們沉浸式體驗指尖上的非遺魅力。
活動中,賴維君副館長從面塑藝術的起源講起,系統講解了原料配比、色彩調和、造型技巧等核心技藝。她手把手指導隊員們揉捏面團、塑形雕琢,指尖翻飛間,憨態可掬的生肖動物、栩栩如生的戲曲人物逐漸在大家手中成型。隊員們全程動手實踐,不僅掌握了基礎技法,更深刻體會到傳統工藝中蘊含的匠心智慧與文化溫度。
此次拜師學藝是團隊深化文化傳承實踐的重要一環。通過近距離接觸非遺傳承人,青年學子們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操能力,創作出二十余件面塑作品,為傳統技藝注入青春活力。賴維君副館長表示:“青年參與是非遺延續的關鍵,期待通過此類實踐搭建傳承橋梁,讓非遺在創新中煥發新生。”此次活動也為成都理工大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院探索“非遺活態傳承+青年創新傳播”模式提供了生動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