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園七秩,薪火承韻”實踐團一路走來,團隊協作之力貫穿始終,對使命的堅守熠熠生輝。自七月初工作推進會議明確分工,各項任務漸次落地,年輕團隊在籌備中感知責任,于協作間收獲成長,讓“薪火承韻”的信念在細微處扎根。
分工協作:凝聚團隊合力
標識體系搭建中,團隊力量盡顯。設計隊徽時,成員圍坐,反復融合曲園標志性建筑、七十年時光印記與青春元素。十余個方案被推翻后,最終圖案里飛檐與數字“70”相得益彰,宛如幾代曲園人接力奮進。制作明信片時,素材組翻遍百余張原創影像,從晨光中的教學樓到深夜實驗室的燈光,從春日紫藤花瀑到冬日未名湖畔,每張入選照片都經集體討論——“這張顯學術氛圍”“那張展學子活力”,不同視角碰撞出共識。
圖為“曲園七秩,薪火承韻”實踐隊員開會王藝霖供圖
實踐責任:傳遞青春擔當
實踐隊任務皆與“傳承”緊密相連。宣講組籌備高中宣講時,為讓校史故事動人,成員走訪十位老教師,記錄建校初期艱苦創業、改革開放后蓬勃發展、新時代創新突破等辦學往事。這些故事融入PPT,與學科特色、學子成長經歷交織,成為鮮活素材。“不能念稿子,要讓學弟學妹感受曲園溫度。”為此,他們反復模擬宣講,調整語言,讓青春之聲更有力量。
采訪組籌備拍攝計劃,將鏡頭對準不同群體:堅守講臺三十年的老教授、返鄉創業的優秀校友、在國際賽事獲獎的青年學子……“七十年的故事,藏在每個人的經歷里。”他們走遍校園角落,提前踩點確認路線,反復核對采訪提綱,把“安全第一”融入每個環節——提前報備出行計劃,與受訪者溝通采訪邊界,這是對實踐負責,更是對“薪火承韻”使命的敬畏。
成長收獲:錨定前行航向
從會議桌上的規劃到成型的實踐成果,團隊在推進中領悟實踐意義。起初面對繁雜任務,有人手忙腳亂,但在“分工不分家”的默契中,大家漸入佳境:設計組卡殼時,文字組幫忙提煉理念;宣講組遇瓶頸,采訪組的故事帶來靈感。相互托舉的溫暖,讓“薪火”成為團隊內部流動的力量。
成員們稱,參與實踐如上“成長課”。讓大家明白,“傳承”不是口號,而是認真對待素材、打磨PPT、拍攝鏡頭;“責任”不是負擔,而是心系安全、肩扛團隊、落實使命。
如今,“曲園七秩,薪火承韻”實踐隊仍在前行。共同熬過的夜、討論的方案、守護的細節,都成為團隊成長的見證。在傳承曲園精神的路上,他們正以青春之名、實踐之行,讓薪火長燃,初心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