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31 日至 8 月 1 日,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童語茶香・橘鄉播韻” 實踐團深入紫陽縣劉家河村,以 “調研 + 賦能” 雙輪驅動模式,走訪撩酸菜制作工廠、油菜種植基地及裕辰梅花鹿養殖場,為鄉村振興的多元發展路徑提供青春智慧。
古法新生:撩酸菜工坊里的 “語言破壁”
在劉家河村撩酸菜制作工廠,實踐團成員沉浸式觀察芥菜經 “三腌三曬” 古法工藝蛻變為酸香撲鼻的撩酸菜全過程。“這壇子菜傳了三代人,就是不會吆喝賣遠嘍!” 工廠負責人的感慨道出推廣瓶頸。針對方言制約線上銷售的痛點,團隊連夜編寫《電商推廣普通話手冊》,通過情景模擬、話術演練等方式,讓工人從 “只會說土話” 到能流利介紹 “低鹽發酵”“非遺工藝” 等產品亮點,兩天培訓使 30 余名村民掌握標準化直播話術。
田間課堂:油菜地里長出 “品牌構想”
“清明播種、白露收割,咱這富硒土長的油菜,腌出來的酸菜自帶回甘!”實踐團結合土壤檢測報告與物候記錄,梳理出 “富硒產區 + 生態種植” 的核心賣點,策劃 “舌尖上的劉家河” 系列推廣方案:設計卡通形象 “劉酸菜”,制作包含種植溯源二維碼的包裝貼紙,聯動縣域電商平臺打造 “從菜地到餐桌” 的可視化供應鏈,預計可提升產品溢價空間 20% 以上。
云端牧場:梅花鹿養殖的 “破圈之道”
裕辰牧場負責人指著鹿茸切片加工車間介紹。實踐團發現,鹿茸酒、鹿血粉等深加工產品雖品質上乘,卻因 “養在深閨人未識” 銷路受限。借鑒電商助農經驗,團隊為牧場量身定制 “云端牧場” 計劃:搭建直播大棚展示鹿群生態養殖環境,培訓員工拍攝 “鹿茸采收科普” 短視頻。
多維賦能:搭建可持續幫扶橋梁
針對產業發展中的共性問題,實踐團構建長效助力機制:開設 “農產品直播特訓營”,培育 12 名村民成為 “鄉村主播”;編制《劉家河產業圖鑒》,系統整合撩酸菜、鹿茸等產品的認證資質與故事素材;掛牌 “推普助農服務站”,建立 “線上咨詢 + 月度回訪” 跟蹤機制,持續提供語言培訓與營銷指導。
從激活古法工藝的文化價值,到挖掘特色種養的經濟潛力,實踐團以專業所長為劉家河村特色產業裝上 “語言加速器” 與 “數字引擎”。接下來,團隊將聯動學院電商專業師生,持續深化 “產教融合助農” 模式,讓大山里的好產品真正走出山門、走進千家萬戶,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的青春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