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了解紅色革命精神融入小學思政課實際情況,7月25日,山東理工大學愛之傳承暑期社會實踐團在德州市武城縣四女寺鎮明德小學開展了一場專訪活動。本次專訪活動特別邀請了四女寺鎮明德小學學生工作負責人參與。
首先,對于學校的紅色教育形式,學生工作負責人從三個方面向實踐團成員介紹。一是開展學科融合教育。語文學科教育中,加大紅色故事、革命英雄人物的教學比重,讓學生們更多更深刻的了解革命故事,感悟革命精神。類似形式還有音樂學科中的紅色歌曲、美術學科中的紅色故事改編繪畫作品等。二是大思政紅色課程。學校通過編寫紅色讀本,開發紅色環境課程,打造紅色陳列室等,創編紅色藝術思政課,開展紅色故事表演劇場和紅色觀影活動,讓學生感受革命先輩的熱血與擔當。三是開展紅色研學課程。把當地的紅色故居、紀念館等打造成沉浸式研學基地,開展校外研學活動,讓學生參觀歷史文物、聆聽革命故事,增強代入感和體驗感。

隨后,學生工作負責人向實踐團成員介紹了學校對教師群體的紅色文化培訓方式。學生工作負責人表示,在學校內,老師的課堂講述是學生們獲取各種知識的主要途徑,只有教師隊伍的素質提高,才能將這些知識更好地傳授給孩子們。學校針對教師群體的紅色文化培訓方式主要有三個,其一是組織實地考察學習,教師深入當地的紅色紀念館、烈士陵園等場所,尋訪紅色足跡,尋找紅色素材,親身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豐富教師的紅色文化知識儲備。其二是參加專題講座,邀請紅色文化專家、學者到學校舉辦講座,為教師講解紅色文化的歷史背景、內涵和時代價值,提升教師對紅色文化的理解和認識。其三是線上培訓學習,利用網絡平臺,提供紅色文化相關的培訓課程和學習資源,讓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和需求進行自主學習,了解各地紅色文化教育的優秀案例和經驗。

最后,學生工作負責人談到紅色革命教育課程對學生發展的作用。他認為紅色革命教育課程有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通過直觀形象的方式讓學生初步了解紅色文化,培養愛國情感。同時,紅色革命教育課程能讓學生了解歷史,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培養艱苦奮斗、愛國奉獻等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通過本次專訪調研,實踐團了解到現階段對于紅色革命精神與小學思政課融合這一課題,形式多元,渠道豐富。未來,山東理工大學愛之傳承暑期社會實踐團將會開展更多的課程形式,傳承紅色文化,弘揚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