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健康中國全面推進的方針政策,讓人名群眾深入了解藥膳對健康的積極影響。8月8號,“膳源堂”暑期社會實踐小分隊前往寧德霞浦鹽田畬族鄉西勝村龍潭紅軍醫院,開啟了一場“紅色+健康”的藥膳科普實踐活動,在紅色遺址中追溯戰地飲食智慧,讓健康傳承與紅色精神同頻共振。

01紅色初心與藥膳理念的價值共鳴
8月8日,實踐隊到達紅軍醫院,探尋這座承載著厚重革命歷史的歷史建筑。這不僅是一次簡單的探訪,更是一場穿越時空的心靈之旅,走進醫院,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那個硝煙彌漫的年代,斑駁的土墻和老式藥碾子靜靜訴說著烽火歲月的故事。隊員們在村書記的帶領下,認真聆聽著每一個角落的故事,感受著那些歲月的艱辛與不易,試圖從每一個細節中捕捉那段崢嶸歲月的痕跡。
村書記向我們介紹醫院內的一把小木桌,那里曾是紅軍給軍民看病的地方,也是他們給軍民發放藥膳的地方。每當冬季來臨的時候,醫院內就會熬制姜棗茶供傷員與百姓驅寒,這張小木桌見證了太多軍民之間彼此的守護。當年紅軍用藥膳保障軍民健康,是“為民初心”具象化,是“為人民服務”紅色文化的初心,如今我們通過推廣、科普藥膳,讓健康走進尋常百姓家正是對這份初心的延續。


02紅色醫院的飲食智慧
在革命時期,中醫藥不僅是一種醫療手段,更是一種精神力量。書記詳細地向隊員們介紹了中醫藥在革命中發揮的巨大作用。從治療戰士們的傷痛,到提振士氣,中醫藥以其獨特的方式,為革命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書記的講述,如同一幅幅生動的畫卷,在隊員們面前徐徐展開。
當時紅軍在閩東根據地戰斗時,缺醫少藥都是常態,戰士們都是跟著畬族老鄉學認草藥,用當地的山藥、艾草、蒲公英搭配粗糧,煮出既能果腹又能治病的“戰地藥膳”。據說當時戰士們還用畬鄉常見的馬齒莧、芹菜焯水后煮蛋,再撒上一把枸杞制作成了一道“紅軍野菜湯”,利用馬齒莧的清熱解毒和芹菜的健脾利水在戰士們行軍途中提供了不少幫助。隊員們深刻體會到了革命年代“藥食同源”的生存智慧——沒有昂貴藥材,卻能靠自然饋贈守護軍民健康。


03紅院內的沉浸式科普
龍潭紅軍醫院的小院內,隊員們搭起的科普展臺前早已圍滿了聞訊而來的村民,用著最接地氣的方式,讓健康知識與紅色記憶在實景中慢慢流淌。隊員們帶著提前準備好的藥材標本和食材樣品,一邊展示著山藥、蓮子、艾草等常見藥食,一邊結合紅軍醫院的歷史講起故事。此時此刻,每一味藥材都連著一段紅色記憶,每一句講解都藏著健康密碼。隊員們用實景科普讓大家明白革命年代的飲食智慧,至今仍然是守護健康的“傳家寶”。
書記對隊員們的認真態度表示贊賞,他鼓勵隊員們要繼續努力,將藥膳科普帶到千家萬戶并將其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為人類的健康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04健康與紅色精神共延續
“原來革命故事里藏著這么多養生知識!”參與科普講座的小朋友興奮地對著隊員們說。這次活動不僅讓大家學會了簡單的藥膳配方,更在紅色故事中理解了“健康”二字的重量——當年紅軍守護軍民健康的不易,讓如今的我們更懂得珍惜“吃得健康”的幸福。
從戰地藥膳的生存智慧,到“為民健康”的初心傳承,龍潭紅軍醫院的這場科普實踐,讓紅色文化有了煙火氣,讓藥膳科普有了歷史溫度。未來,讓我們繼續循著紅色足跡,把革命年代的健康智慧帶回家,讓紅色精神與健康生活一起代代相傳!
結語
通過這次三下鄉實踐活動,隊員們不僅將藥膳科普工作圓滿完成,還深刻了解到藥膳文化與紅色革命之間的聯系。書記的講解和革命故事,讓隊員們的心靈得到了極大的觸動,紛紛表示,要將藥膳科普工作一直做下去,守護大眾健康。
這次活動不僅是一次知識的學習,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禮。隊員們在書記的引導下,更加堅定了理想信念,明白了作為新時代青年的責任和使命。未來,隊員們將帶著這份收獲,繼續前行,為藥膳的科普工作,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