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泰寧,青山如黛,碧水潺潺。福州軟件職業技術學院智能產業學院智行先鋒社會實踐服務隊以腳步丈量這片土地,開展反詐禁毒宣傳、探訪紅色文化、調研生態治理、對話歷史遺產,在實踐課堂中書寫了一份生動的青春答卷。
知識篇:安全防線的雙向成長
為提高群眾防范詐騙和遠離毒品的意識,隊員們走進泰寧縣大龍鄉,開展反詐禁毒宣傳活動。通過發放宣傳手冊、現場講解案例等方式,既讓安全防范意識在村民心田生根發芽,也讓隊員們深刻體會到基層工作的智慧與溫度。
圖1.實踐隊員們入戶宣傳禁毒反詐
在泰寧縣林則徐禁毒教育基地,肅穆的展館氛圍讓隊員們對禁毒歷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那些觸目驚心的案例警示著隊員們,毒品危害從未遠離,是一代代人需要持續警惕的社會毒瘤。而禁毒不僅需要雷霆手段,更需要春風化雨般的持續教育,讓“珍愛生命,遠離毒品”的理念真正深入人心。
圖2.實踐隊員們宣誓禁毒誓詞
生態篇:聆聽自然的綠色詩行
漫步泰寧的青山綠水間,隊員們既驚嘆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體會到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和諧共生之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展示讓隊員們對生態保護有了深入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是相生相伴的永恒課題,唯有懷著愛護之心與自然對話,才能讓自然的饋贈永續傳承。
圖3.實踐隊員們游歷老虎際
進入泰寧縣生態文明建設展示館,沉浸式的展示與解說讓隊員們見證了這片土地的資源開發與生態治理過程。這種將生態價值轉化為發展動能的創新實踐,正是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詮釋。守護綠水青山既需要制度設計的智慧,更需要每個普通人的參與和堅守。
圖4.實踐隊員們聆聽講解員解說
文化篇:觸摸時光的文明對話
穿越泰寧開善鄉池潭村的1900影視小鎮,在原有建筑和沉浸式項目體驗的融合下,隊員們瞬間置身于那個充滿煙火氣的年代,親身感受鄉村振興的脈搏。池潭村這份以文化為筆、以產業為墨的振興答卷讓隊員們深刻體會到鄉村振興不是對過往的簡單復制,而是要以當代視角重新詮釋鄉土文化的深層價值,讓沉睡的記憶通過創新設計重獲新生。
圖5.實踐隊員體驗影視小鎮項目
漫步明清園,精妙的榫卯結構與精美的木雕藝術交相輝映,訴說著中華傳統智慧的永恒魅力。這些歷經數百年風雨仍熠熠生輝的古建筑,以其獨特的營造技藝和裝飾藝術,展現了匠人精神的極致追求。如今,這些蘊含著深厚底蘊的文化瑰寶正通過創新保護等方式煥發新的生機。
圖6.實踐隊員們參觀明清園古建
在泰寧茶文化館的氤氳茶香中,隊員們系統考察了從茶園管理到成品制作的完整工藝流程。館內陳列著詳實的圖文資料,完整呈現了泰寧巖茶“采摘、萎凋、做青、殺青、揉捻、烘干”六大傳統工序,傳承千年的匠心工藝讓隊員們明白,一盞清茶里沉淀的不僅是制茶技藝,還有生生不息的文化傳承。
圖7.實踐隊員們深入了解茶文化
信仰篇:永不褪色的精神共鳴
追尋紅軍街的紅色足跡,斑駁的墻壁和珍貴的文物無聲訴說著革命先烈的崇高理想,隊員們通過參觀一系列主題展覽,深入了解了泰寧作為中央蘇區重要組成部分的革命歷史。這種精神力量激勵新時代青年奮勇前行,也讓隊員們認識到,傳承紅色基因,既要銘記歷史,更要立足當下,讓革命薪火在新時代的征程上繼續相傳。
圖8.實踐隊員們跟隨講解員研習紅色歷史
結尾篇
在實踐中學習,在行走中成長。此次三下鄉活動,隊員們不僅傳播了反詐禁毒知識,還深入了解了泰寧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和紅色精神。每一處足跡都是思想的洗禮,每一次交流都是心靈的碰撞。隊員們深刻體會到,鄉村振興不僅需要物質建設,更需要文化滋養和精神引領。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隊員們將以此次實踐為新的開端,把紅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脈,讓文化自信扎根心靈深處,未來繼續以實際行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