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與哲學學院| 扎根邊疆,二十四節氣與非遺共筑民族文化傳承高地
2025年7月1日,塔里木大學歷史與哲學學院在校史館后方舉辦“節氣律動戍邊路,凝聚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新征程”三下鄉活動。活動通過二十四節氣宣講與非遺體驗相結合的形式,吸引了全校80余名師生及教職工子女參與,現場氣氛熱烈。
節氣智慧,薪火相傳
宣講團成員以生動的語言和豐富的展板內容,向師生們講解二十四節氣的起源、發展及其在農耕文明中的重要意義。通過互動問答,孩子們深入理解了節氣與自然、生活的緊密聯系。“原來節氣不僅是日歷,還有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一名五年級學生感慨道。
非遺體驗,文化共鳴
活動現場設置了剪紙、五彩繩編織、書法、陶藝、扎染、拓印等六大非遺體驗區。在剪紙區,師生們創作出象征吉祥的節氣主題圖案;五彩繩編織區,一條條寄托美好祝愿的手繩在指尖誕生;書法區則通過書寫節氣詩詞,展現漢字之美……據統計,活動共完成剪紙作品40余幅、陶藝作品13件,總計成品90余件,許多學生表示“第一次感受到非遺離我們這么近”。
凝聚共識,展望未來
本次活動不僅普及了二十四節氣知識,更通過實踐增強了師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帶隊教師狄云麗表示:“未來我們將持續開展非遺進校園、節氣文化研學等系列活動,讓傳統文化扎根邊疆。”
以節氣為媒,以非遺為橋,歷史與哲學學院正以創新形式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讓古老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生。
三下鄉推薦
- 推普支教融鄉興,稚語童聲譜新篇
- 2025年7月1日至15日,湖北大學“稚語童聲”實踐團隊在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石頭咀鎮馮家畈村、杜家山村開展了為期半個月的推普助力鄉村振
- 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