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宣講團開展“節氣文化潤邊疆,民族團結共傳承”三下鄉活動
7月1日至8日,歷史與哲學學院二十四節氣宣講團14名志愿者在3名帶隊老師的指導下,前往塔里木大學校史館、阿拉爾市新苑社區、金魯社區、幸福里老年活動中心等8個地點,開展“節氣律動戍邊路,以文化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三下鄉活動。活動累計吸引各族群眾960余人參與,通過文化宣講與非遺體驗相結合的形式,弘揚節氣文化,增進民族團結。
活動首站設在塔里木大學校史館。宣講團通過圖文展板,向師生和群眾詳細介紹二十四節氣的起源、發展及其在農業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隨后,志愿者們社區,講解古代各民族觀測天象、記錄節氣變化的歷史,并通過交流問答的形式增強互動。維吾爾族老人阿依古麗在聽完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后,笑著說:“我們的切糕和餃子一樣,都是團圓和豐收的象征。”
除宣講外,活動還設置了剪紙、五彩繩編織等非遺體驗項目。在剪紙體驗區,參與者將“夏至”“小暑”等節氣元素融入作品;五彩繩編織活動中,各族兒童在志愿者指導下制作“同心結”;書法體驗區展示了節氣相關的詩詞作品;扎染與拓印活動則結合了節氣符號與民族圖案,吸引了眾多群眾參與。
這是二十四節氣宣講團連續第三年開展的文化下鄉活動。帶隊老師狄云麗表示:“通過宣講與非遺體驗相結合的方式,各族群眾能夠更直觀地感受節氣文化的獨特魅力。”宣講團成員汪慧環在活動結束后感慨道:“看到大家熱情參與、積極互動,這讓我們覺得所有付出都特別有意義”。
此次活動以節氣文化為紐帶,促進了各民族文化交流,為民族團結注入了新活力。未來,宣講團將繼續探索更多形式,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三下鄉推薦
- 推普支教融鄉興,稚語童聲譜新篇
- 2025年7月1日至15日,湖北大學“稚語童聲”實踐團隊在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石頭咀鎮馮家畈村、杜家山村開展了為期半個月的推普助力鄉村振
- 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