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指墨畫的傳承擔當與未來展望
從三峽風骨與指尖技藝的交融,到每滴墨里的執著,習永欽的“習氏指墨”如夔門磐石,馱著千年文脈在當代綻放。當團隊問及這份傳承如何延續,他未直言,而是鋪紙蘸墨,以指寫下“銘記三峽歷史,守住指墨非遺”,用最本真的技藝傳遞守護決心,墨色里的重量深深刻入眾人心底。
習永欽的創作與行動,彰顯著對指墨畫傳承的深切責任感。他歷時36年,在宜昌江段乘船往返寫生千余次,創作出巨著《習永欽指墨古今三峽》長卷,將早已沉入江底的峽江風光、風土民情和現代的水電大壩濃墨重彩地呈現,既是三峽古今全景圖,也是峽江兩岸變遷畫,更是社會歷史遷移史,成為不可多得的絕世精品。同時,他作為指墨畫非物質文化遺產第四代代表性傳承人、三峽指墨畫創始人,還是三峽大壩景區創作《指墨古今三峽》的中國畫家第一人,中國首位發行《三峽指墨畫》專題郵票的作者,諸多成就背后,是他對這門技藝的堅守與推廣。
團隊深信,習永欽寫下的“銘記三峽歷史,守住指墨非遺”是對三峽文化與指墨技藝的深情呼喚,藏著先輩對山河的凝視與對傳統的執著。調研團隊表示,將把此次探訪的所見所感傳播出去,讓更多人了解指墨畫這門獨特的非遺技藝及其背后的三峽文化內涵。循著指墨痕跡打撈歷史碎片,定能讓古老技藝如夔門江水奔涌不息,讓楚韻遺珍在當代重綻光芒,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貢獻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