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 年全國大學生暑期文化科技衛生 “三下鄉” 社會實踐活動的號召下,南寧理工學院學子積極響應,探尋文化瑰寶。7 月 9 日上午,青振鄉野隊滿懷熱忱地抵達興安縣靈渠博物館,由此開啟了對這座古老水利工程的深度探索之旅。
踏入靈渠博物館,隊員們仿佛穿越時空,與古人的智慧和勤勞撞了個滿懷。館內豐富的文物、詳實的史料以及生動的展示,全方位地呈現了靈渠的歷史背景與建設過程。隊員們在了解這段歷史時,被古人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卓越的創造力所震撼。他們深刻認識到,靈渠的建成絕非偶然,而是無數勞動人民汗水與智慧的結晶,它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意義,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圖為成員集體觀看靈渠修繕歷史(王佳杰供圖)
圖為興安歷史陳列(王佳杰供圖)
靈渠,始建于秦代,位于廣西興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素有 “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 的美譽。靈渠的開鑿,不僅為秦朝統一嶺南提供了關鍵保障,極大地促進了南北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密切了各族人民的往來,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如今更是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圖為靈渠博物館前隊伍合影(王佳杰供圖)
為進一步愛護維護靈渠生態環境,青振鄉野隊走進靈渠,通過發放環保宣傳單的方式倡導尊重自然、愛護自然的綠色價值觀念,在制止亂扔垃圾煙頭等不良行為及沿路開展環境清潔實踐中讓天藍地綠水清的觀念深入人心,也讓靈渠在彰顯文化底蘊的同時綻放生態美麗,讓特色旅游為鄉村振興注入發展動力。
圖為靈渠內隊伍集合宣傳合影(王佳杰供圖)
圖為隊員宣傳環保理念(王佳杰供圖)
參觀結束后,隊員們圍坐在一起,熱烈地分享著自己的感悟。一位隊員激動地說:“靈渠不僅僅是一項古代的‘偉大工程’,它更像是一座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站在這座橋上,我們看到了先輩們的智慧和汗水,也感受到了當代青年肩負的責任和使命。”
此次青振鄉野隊對靈渠的探索,只是南理學子 “三下鄉” 社會實踐活動的一個縮影。在 “三下鄉” 活動中,南理學子走進鄉村,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用青春的筆觸書寫著新時代的奮斗篇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著自己的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