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館尋蹤,觸摸歲月年輪
7月25日,實踐團首站來到孫吳縣沙棘展覽館。館內陳列的老照片、生產工具與沙棘標本,串聯起孫吳縣沙棘產業的發展脈絡。講解員詳細介紹了當地從 20 世紀 80 年代引種沙棘、治理水土流失,到如今打造“中國沙棘之鄉”的歷程。實踐團成員孫令尹在參觀后表示,老照片與工具勾勒沙棘產業路,從八十年代引種治土到成標本,見證生態護佑經濟,奮斗寫就振興篇章,心生敬佩。
田間邂逅,見證綠色希望
走出展覽館,實踐團來到沙棘生產基地。漫山沙棘樹叢間,青綠色果實如綠寶石綴滿枝頭,尚未成熟卻已顯生機。農技員說:“現在控水控肥是關鍵,綠色果子得經住夏日考驗。”雖未見橙黃豐收景,我們卻讀懂了“三分種七分管”的門道,更體會到鄉村振興需扎根土地的耐心。
車間探秘,見證點石成金
隨后,實踐團探訪了沙棘加工廠。在全封閉無菌車間內,新鮮果實經清洗、壓榨、萃取等 18 道工序,變身沙棘汁、果油、面膜等 20 余種產品。廠長的介紹讓實踐團深刻認識到農產品深加工對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意義。
直播宣傳,點燃云端熱度
8月10日,實踐團的行程進入高潮——在孫吳縣麓冬行沙棘產品店開展直播帶貨。在產品店講解員的培訓后,成員們化身主播,向網友介紹沙棘的營養價值、孫吳的生態優勢以及產品背后的鄉村故事。“這瓶沙棘原漿來自北緯49°的黃金產區,每一口都是大自然的饋贈!”實踐團鐘恒表示“能為鄉村產品代言,感覺特別有意義。”這場直播讓大家真切體會到數字經濟為鄉村振興注入的新動能。

此次實踐活動,實踐團既見證了沙棘產業從生態保護到經濟發展的跨越,也感受到科技賦能、電商助力給鄉村帶來的深刻變革。正如指導老師所說:“三下鄉不僅是一次實踐,更是一堂生動的鄉村振興課,讓青年學子在服務基層中增長才干,為鄉村發展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