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2025年7月26日至28日,東北林業大學“靜將金并響,妙與樂砼聲”社會實踐團隊在河南省許昌市,圍繞城市規劃發展、紅色資源保護與活化利用、文物建筑修復技術等主題,開展了為期三天的深度調研與實踐學習活動。此行旨在結合專業所學,探尋城市文明傳承與發展之道,助力地方文化遺產保護。
正文:
首日,團隊成員走進許昌城市規劃展覽館。通過專業講解員對城市歷史沿革、空間布局、發展規劃及重點項目的詳細介紹,配合館內先進的沙盤模型、數字影像及互動裝置,隊員們系統感知了許昌從古至今的城市演變軌跡和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展覽館不僅是窗口,更是市民參與規劃的課堂,”一位隊員在觀摩時記錄道。隨后,團隊深入許昌市區,圍繞公眾對城市規劃的認知度、滿意度及對未來發展的期許,分組開展線下問卷調查,共計回收有效問卷一百余份,為后期分析提供了實證基礎。
翌日,團隊追尋紅色印記,參觀了許昌市知名的革命紀念地。通過觀看珍貴史料、聆聽革命故事,隊員們深切感悟了革命先輩的奮斗精神。隨后,團隊驅車前往魏都區三李村,將紅色精神的學習調研延伸至基層。隊員們分組走訪村民,結合線上問卷平臺,就紅色文化資源在當地保護、宣傳、教育及融入鄉村發展現狀等議題展開調研。在村民李某家中,隊員們了解到村中一處革命舊址的保護修繕計劃,“希望更多人能了解發生在我們村的歷史,讓娃娃們記住先輩的付出。”李大爺樸實的話語傳遞了村民的共同愿望。
實踐的最后一站聚焦文物建筑保護的技藝實踐。團隊成員實地探訪了河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張潘王家宅院的修復工程現場。在專業古建修復技師的指導下,隊員們分組親身體驗了基礎修復工作。
于宅院二進的廂房處,隊員們嘗試了傳統木構件測繪,學習精確記錄原有尺寸和構件狀況。 在后院磚墻修復區,他們細致觀察老師傅們用特制軟毛刷、低壓氣槍和薄鑿清理磚縫與劣化砂漿的過程。“這老磚嬌貴得很,力度大了就容易崩角,”一位王姓老師傅邊操作邊向隊員解釋技術難點。 隨后,在舊磚剔補環節,隊員們更近距離地看到工匠們如何精準剔除酥堿舊磚,使用特制灰漿將仿古新磚嚴絲合縫地嵌入原位。“修舊如舊,每一鑿每一鏟都關乎歷史的真實性,”現場一位示范工匠反復強調這一原則。
近距離感受修復過程的嚴謹——從測繪的精確要求、清理時的細致入微,到剔補的嚴苛技藝——加之觀察精美的磚雕石刻和復雜的榫卯結構,隊員們對文物保護工作融合的科學性、藝術性及其承載的歷史價值,獲得了更加具象而深刻的認知。
結語:
通過深入許昌的實踐調研,“靜將金并響,妙與樂砼聲”團隊的青年學子們不僅強化了專業知識與社會現實的聯結,更真切體會到守護城市記憶、傳承文化根脈的重大意義和責任。此次實踐經歷為他們未來投身國家城鄉建設與歷史文化保護事業積累了寶貴經驗,注入了堅實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