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探無礙,道暖通行
學校名稱: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
報告題目: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青探無礙,道暖同行”社會實踐報告
團隊名稱: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青探無礙,道暖同行”團隊
實踐時間:2025年7月22日到2025年8月10日
作者:李佩璟
摘要:本次社會實踐以“城市盲道無障礙環境建設”為主題,通過在山西省陽泉市、大同市云岡區及上海市奉賢區等多地開展系統性抽樣調查,對城市盲道的覆蓋率、破損率、占道情況及維護響應等指標進行實地測量與記錄。實踐共覆蓋樣本路段60余處,收集有效數據200余組,拍攝照片近百張,依據《無障礙設計規范》(GB50763-2012)等國家標準進行合規性評估。結果表明,三地盲道建設普遍存在覆蓋率不足、占道現象嚴重、破損問題突出等問題,尤其以學校、醫院、商業區周邊為甚。本報告旨在客觀反映當前盲道建設的真實狀況,為相關部門的規范化管理與后續改進提供數據支持。
一、開展實踐的原因
無障礙環境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和民生保障水平的重要指標。盲道作為視覺障礙者獨立出行的基礎保障設施,其建設的完整性、可用性與維護情況直接關系到視障群體的出行安全與社會融入。近年來,盡管國家多次出臺相關政策與標準規范,但在實際建設中仍存在諸多問題。
為深入了解當前城市盲道的真實狀況,我們于2025年暑期在山西陽泉、大同和上海奉賢三地開展了為期一個多月的實地調研,通過夜間、午間、下午等多時段抽樣,系統記錄并分析了盲道的覆蓋率、破損情況、占道類型及維護狀態。
二、實踐內容與方法
(一)實踐時間與地點
山西省陽泉市:2025年7月22日 – 8月10日
山西省大同市云岡區:2025年7月22日 – 8月9日
上海市奉賢區:2025年7月24日 – 8月10日
(二)調研方法
1. 抽樣選取:選擇人流量較大、具有代表性的路段,如學校、醫院、商業區、住宅區周邊。
2. 測量指標:盲道覆蓋率(盲道實際長度/路段總長度)破損類型與面積(裂縫、缺失、隆起、模糊等)
· 占道類型(機動車、非機動車、設施、井蓋等)
· 維護響應情況(是否及時處理)
3. 工具使用:卷尺、相機、記錄表、國家標準文件(GB50763-2012、GB50642-2011)。
4. 數據記錄:每處樣本編號、拍照存檔、填寫統一表格,后期整理分析。
(三)評估標準
以《無障礙設計規范》(GB50763-2012)為主要依據,部分醫院周邊參考《無障礙設施施工驗收及維護規范》(GB50642-2011)。
三、數據分析與發現
(一)山西省陽泉市盲道調研結果
1. 覆蓋率普遍不達標
所有樣本均未達標。例如:
· 北大街路段:77.5%
· 礦務局醫院路段:70.6%
· 陽泉市第十一中學附近:0%
· 御康山莊二期:50%
· 桃南中街西河灘對側:33.3%
2. 破損情況嚴重
多處出現大面積缺失、裂縫、導向條模糊等問題,緊急程度多為4–5級(最高級)。例如:
· 河神廟路口:缺失90,000 cm²,破損率50%
· 機電工區至四礦口:缺失720,000 cm²,破損率60%
· 少年宮路段:導向條模糊13,800 cm² + 5,400 cm²,破損率21.3%
3. 占道現象頻繁
機動車、非機動車、共享單車、井蓋、電箱等占道現象普遍。例如:
· 西河灘機動車占道4處
· 半山公館多處機動車占道
· 雙擁街道共享單車占道
· 博思幼兒園電箱欄桿占道1.092 m²
4. 維護響應缺失
所有樣本中,未見任何維護記錄,響應時間為0,雖符合“3天內響應”的標準,但實質上是無人維護的狀態。
(二)山西省大同市云岡區盲道調研結果
1. 覆蓋率未公開,抽樣覆蓋率差異大
大同市未公開整體盲道覆蓋率,抽樣顯示不同路段差異顯著,學校、商場周邊覆蓋率較高,居民區較低。
2. 破損率較低但占道問題突出
破損率多在10%以下,但井蓋、共享單車、車輛占道現象頻繁。例如:
· 抽樣十:居民區井蓋占道4,000 cm²,破損率20%
· 抽樣十六:理發店毛巾架、汽車占道1,200 cm²
· 抽樣二十一:車輛占道800 cm²
3. 規格不統一
盲道磚規格多樣,包括30×30cm、20×20cm、10×10cm等,影響使用體驗和美觀性。
(三)上海市奉賢區盲道調研結果
1. 覆蓋率較高但仍未達標
抽樣覆蓋率多在88%–96%之間,仍未達到100%的標準要求。
2. 問題類型多樣
包括設施占道、水泥平臺侵入、磚塊下沉、裂縫、斷點等,類型復雜。例如:
· 幼兒園周邊:設施占道、水泥平臺侵入、磚塊下沉、斷點
· 超市周邊:機動車占道、水泥平臺侵入、裂縫
· 居民區周邊:井蓋占道、磚塊缺失、裂縫
3. 破損率控制較好
除個別點位外,破損率均低于15%,符合≤95%的國標要求。
(五)占道是盲道使用中最常見的問題,主要包括:
1. 機動車占道:私家車、共享汽車臨時停放
2. 非機動車占道:電動車、共享單車隨意停放
3. 設施占道:井蓋、電箱、護欄、水泥墩等固定設施侵占
陽泉半山公館、御康山莊等處機動車占道頻繁;大同抽樣中多處出現共享單車、電動車占道;奉賢區也存在多處設施占道。占道率普遍在2%~25%之間,雖數值不高,但實際阻斷盲道連續性,影響使用效能。
(六)維護響應機制缺失
在近90個樣本中,沒有一處在調研期間觀察到維護響應痕跡。盡管標準要求維護響應時間≤3天,但實踐中未見任何維修、清理或管理行為。盲道一旦破損或占道,長期無人處理,導致問題累積。
(七)地區差異明顯
上海奉賢作為一線城市區域,盲道覆蓋率較高(平均90.1%),破損率較低,管理相對規范。
山西陽泉作為中小城市,盲道問題更為突出,覆蓋率低、破損率高、占道頻繁。
山西大同介于兩者之間,但設施占道和共享車輛占道問題顯著。
四、關于盲道問題總結
通過對三地盲道建設情況的系統調研,發現以下共性問題:
1. 覆蓋率嚴重不足:除極個別路段外,盲道覆蓋率均未達到100%的國家標準,學校、老舊小區周邊尤為嚴重。
2. 破損與老化問題突出:尤其是導向條模糊、磚塊缺失、裂縫等問題,影響使用安全。
3. 占道現象普遍:機動車、非機動車、市政設施、商業物品等占道行為頻發,盲道實際可用性低。
4. 維護機制缺失:盡管多數點位“響應時間”合規,實則為無人維護狀態,缺乏常態化管理。
5. 標準執行不一:不同區域盲道磚規格、鋪設標準不一致,影響整體美觀與使用體驗。
五、實踐總結與反思
本次社會實踐通過系統性的實地調研,深入了解了當前城市盲道建設的真實狀況。我們不僅收集了大量一手數據,還通過影像資料真實記錄了盲道的現狀。本次調研表明,我國城市盲道建設與管理仍處于較低水平,覆蓋率低、破損率高、占道嚴重、維護缺失等問題普遍存在,嚴重制約了視障人士的出行權益。盲道不僅僅是城市道路的附屬設施,更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和治理水平的重要標志。未來需從規劃設計、管理機制、公眾教育、監督執法等多方面系統推進盲道系統的完善與提升。
在實踐中,我們深刻體會到盲道對于視障群體的重要意義,也意識到當前城市建設中在這一方面的短板。盲道不是“擺設”,而是關乎社會公平與城市溫度的重要設施。
三下鄉推薦
- 尋太湖古韻,書文化新章
- 在這個盛夏,“安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情系桑梓·筑夢振興”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踏入太湖這片充滿歷史底蘊的土地,開啟了一場文化探尋之旅
- 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