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傳“薪”火,支教暖童心。為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之基的重要論述,并落實教育幫扶的相關政策,2025 年 8 月 2 日,“青島農業大學‘鋅’火相傳小小化學家‘硅’心同行赴濟寧社會實踐團”赴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西大屯村為當地孩子們開展一場時長 10 天的支教課程。實踐團隊由六名大學生組成,圍繞化學科普、趣味試驗、安全教育、家鄉文化等開展系列支教課程,凝聚青年力量,推動鄉村教育走向美好發展,煥發蓬勃生機。
初訪大屯村,家訪探學情 為進一步激發當地孩子們課堂興趣,掌握當地孩子學情。8 月 2 日上午,實踐團隊走向孩子們家中,近距離與家長溝通,在實踐隊員與家長們的交流過程中,實踐團隊更加了解孩子們的學情需求、掌握授課方式、制定教育方案;家長們在傾聽實踐隊員的詢問過程中,對這支隊伍更加具有信任感,不少家長表示“在與實踐隊員交流過程 中,感受到這支隊伍的專業性與責任感,將自家孩子交給這支隊伍十分放心”。家訪順利進行,為后續課程高質量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圖 1 實踐隊員來到孩子家中進行家訪 高嘉璐供圖
巧授化學知,童心探真識
實踐隊伍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學科優勢,并精心設計小實驗向孩子們科普化學知識。內容涉及生活中的化學、什么是化學元素、趣味化學反應等課程。
課堂上,實踐隊員向孩子們科普“蘋果一爛爛一筐的原因” “乙烯對水果催熟的方法”“燈泡為什么會變黑”等常見的生活中的現象。當這些謎題一個個被實踐隊員解開時,孩子們臉上洋溢著興奮與恍然大悟的深情學習熱情愈發高漲。這些生活現象激發孩子們對于化學現象的認識,更加熱情地學習化學知識。隨后,實踐隊員發揮化學專業的優勢,向孩子們科普什么是化學元素,以趣味視頻為 輔,以生活現象為例,并著重介紹“碳、氫、氧”元素:氧氣如何支撐呼吸、碳元素如何構成鉆石與筆芯、氫氣如何讓氣球升空,實踐隊員用一個個生動的案例讓抽象的知識變得可知可感。從而讓孩子們對化學元素具有更好的了解。

圖 2 實踐隊員向孩子們科普化學元素的奧秘 王雪晴供圖
實驗傳化學,童眸啟新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進一步增強孩子們對于學習化學的興趣,每天下午,實踐團隊都為孩子們精心準備無與倫比的化學實驗,實驗融合柯南破案、懶羊羊歷險記劇情,讓孩子們在做實驗中更加具有帶入感,感受完成實驗的快樂。當“火山爆發”“蝶豆花茶變色實驗”等實驗進行時,伴隨著孩子們“哇”的一聲,實驗現象驟然顯現。孩子們驚喜看著一個個有趣的化學實驗現象,更加堅定了自己學習化學的目標,借助這些有趣的化學實驗,實踐隊員向孩子們教授這些實驗其中蘊含的化學方程式。真正做到了寓教于樂。
防火互平安,用電守安全
為幫助孩子們樹立安全意識,掌握遇到風險應如何面對,實踐隊員結合鄉村生活場景為孩子們設計情景模擬,趣味動畫、闖關問答環節,讓孩子們更加直觀感受到防火防電的重要性,實踐隊員并用繪本標注家用火用電的注意事項,課程尾聲,孩子們絡繹不絕的分享自己對于用火用電所學到的知識,這堂課也在孩子們心中播種下“安全第一”的種子。

圖 3 實踐隊員向孩子們展示“手握火焰” 高嘉璐供圖
課終情未散,別時意猶錦
當十天的三下鄉支教接近尾聲,孩子們圍繞著實踐隊員身邊,眼眶泛起淚花,緊緊抓住實踐隊員衣角,輕聲詢問實踐隊員下次放假是否還會再來。教室里缺少了往日的歡聲笑語,更多的是分別的不舍。孩子們將不舍的話紛紛寫入小紙條得給實踐隊員。此刻師生之心緊緊聯系在一 塊,都在珍惜著最后的相處時間。支教之旅雖將落幕,可師生情將貫徹著他們的一生,成為一場彼此美好的回憶。

圖4 實踐隊員與孩子們合影留念 王佳樂供圖
此次青島農業大學學子三下鄉之行,為當地教育事業發展添磚加瓦,展現新時代大學生的使命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