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網報,大學生社會實踐新聞投稿平臺

叩戶、聚智、溯源、探效、問策!環境青年 “五階解碼” 關中農廢:以專業之力護佑渭水流域綠色發展

    2025-08-30    閱讀:
    來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渭水清源,綠動關中"暑期社會實踐團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綠色低碳轉型的關鍵時期,盛夏七月的關中平原綠意盎然。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 “渭水清源,綠動關中” 實踐團七十名師生,帶著環境學科專業硬實力與守護綠水青山的使命擔當,于 7 月 15 日至 30 日深入西安、咸陽、渭南、寶雞四市鄉村腹地,以獨創的 “五階解碼” 調研模式,系統探尋農村可再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現實路徑,為降低農業碳排放、構建鄉村綠色發展體系注入青春動能。

一階・叩戶察情:聽民聲摸清農廢治理 “痛點”

“秸稈、糞便、舊膜收著費勁,扔了心疼,燒了又犯法,實在不知道咋辦!” 西安市高陵區杜家村張大爺的感慨,道出了關中農戶處理農業廢棄物的普遍兩難。作為調研的基礎環節,實踐團走進 30 余個典型示范村的農戶家中,以差異化問卷精準記錄秸稈產量與處置、有機肥使用、農用地膜回收等細節數據,更聚焦農戶面臨的 “三重困境”:一是成本困境,自行處理農廢耗時耗力,隨意丟棄或焚燒反而 “省錢省事”;二是技術困境,多數農戶不掌握秸稈制有機肥、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技術,農用地膜回收渠道缺失;三是觀念困境,部分農戶環保與資源意識薄弱,將農廢視作 “無用之物”。
“推廣農廢資源化利用,既要送技術、拓渠道,更要幫農戶算清‘環保賬’‘經濟賬’。” 實踐團成員深刻意識到,唯有打破觀念壁壘,讓綠色循環理念扎根田間地頭,才能從源頭破解農廢處理難題 —— 這不僅是技術推廣的前提,更是培育鄉村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的關鍵。

圖為實踐團成員前往興平市蔡西村葡萄種植園,在農戶講解下了解葡萄的種植過程。屈銳垚 供圖

二階・村社聚智:探基層解鎖治理 “活經驗”

村社是政策落地 “最后一公里” 的關鍵載體,也是農廢治理的一線試驗場。實踐團與 20 余個示范村村委會座談,梳理出基層治理的 “鮮活樣本”:鄠邑區五竹鎮槐道村成立農廢循環利用試點,從最初僅 5 戶農戶參與秸稈堆肥,逐步帶動 30 余戶加入,用 “熟人社會” 的動員力破解參與難題;部分村莊依托政策扶持引入小型農廢處理設備,借助鄉賢資源打通技術落地渠道,讓 “接地氣” 的智慧化解農廢處理堵點。
這些實踐印證了一個核心邏輯:農廢治理不能 “自上而下” 單向推動,需激活村社自治活力,將政策導向與村民需求、本土資源深度結合。基層探索積累的經驗,也為后續優化治理策略提供了 “從實踐中來” 的重要依據。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蒲城縣店子村村委會展開座談會。薛夢圓 供圖

三階・畜場溯源:析差異找準分類 “突破口”

 
養殖廢棄物是農廢治理的重點領域,而養殖場規模差異直接決定處理效能。實踐團走訪 20 余個不同規模養殖場發現,處理模式的 “斷層” 問題突出:小型養殖場多采用露天堆放的傳統方式,糞便暴露不僅占用土地,更污染大氣環境、影響居民生活 —— 湯家村私人養殖場、武功縣義樂寺村養鴨場等案例,均反映出散戶處理能力的薄弱;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大型養殖場展現出規范化處理的顯著優勢:興平市板橋村奶山羊基地通過密閉容器好氧發酵處理糞污,年處理量達 3000 噸,生產優質有機肥 500 余噸,還能減少碳排放約 150 噸,既滿足自身用肥需求,又為周邊種植戶提供肥源,形成 “污染減量化 — 資源再利用 — 效益提升” 的良性循環。
規模差異背后,是技術適配性、資金投入與管理能力的不均衡。這一發現為后續制定 “分類施策” 方案提供了關鍵依據:對大型養殖場需強化政策激勵,推廣標準化模式;對小型散戶則需搭建集中處理平臺,降低個體處理成本。

圖為實踐團成員前往楊陵區除張村村民養殖場實地考察當地畜禽糞便處理方式。朱佳穎 供圖
四階・企業探效:建閉環激活市場 “新動能”
企業是銜接農廢 “產 — 治 — 用” 鏈條的核心力量,其探索的閉環模式為農廢資源化利用提供了可持續路徑。在西安市鄠益美園區,“肉牛養殖 — 糞污處理 — 有機肥生產 — 葡萄種植” 的閉環清晰可見:肉牛糞便經固液分離、發酵后制成有機肥,用于 150 畝葡萄園,替代 60% 化肥,不僅提升葡萄品質,還降低化肥成本 20%;高陵區通遠農業示范區則構建 “秸稈 — 菌菇 — 糞污 — 有機肥 — 蔬菜” 循環體系,年消化秸稈 200 余噸、生產菌菇 150 噸,創造經濟效益超 80 萬元。
這些案例的共同啟示在于:農廢并非 “負擔”,而是可循環的 “資源”。企業通過市場化運作,將環保需求轉化為經濟收益,既解決了污染問題,又延伸了農業產業鏈 —— 這種 “產學研用” 結合的模式,正是推動農業綠色轉型的重要動能。

五階問策部門:優政策打通落地 “最后一米”

政策的精準度與穿透力,直接影響農廢治理成效。實踐團與關中多地農業農村局座談,梳理出差異化政策實踐:高陵區派干部包村指導,達標農戶每畝補貼 50 元,以 “干部下沉” 推動政策落地;鄠邑區派技術員駐村推廣 “雙菌” 悶棚技術,用 “技術上門” 破解農戶操作難題;臨潼區建立糞污利用臺賬,陳倉區按還田質量補貼規模化養殖場,大荔縣計劃將秸稈利用率提升至 80% 以上 —— 這些政策既涵蓋資金補貼,又包括技術服務、監管臺賬,體現出 “精準滴灌” 的治理思路。

但調研也發現,部分政策仍存在 “水土不服”:有的技術方案與小農戶需求脫節,有的收集轉運服務未覆蓋偏遠村莊。這提示我們,政策制定需更貼近基層實際,既要 “頂層設計” 的系統性,更要 “基層適配” 的靈活性,才能真正打通政策落地的 “最后一米”。

圖為大荔縣農業局副局長穆永峰向實踐團成員們講述大荔縣農業綠色發展現狀。陳欣睿 供圖

解碼關中:農廢治理背后的綠色發展思考

半個月的田野調查,實踐團不僅勾勒出關中農廢資源化利用的 “現實圖景”,更提煉出農業綠色轉型的 “關鍵命題”:
——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銜接問題。小農戶是農廢產生的主體,卻面臨成本高、技術弱、渠道少的困境,如何通過 “集中處理平臺 + 技術培訓 + 經濟激勵”,讓小農戶融入綠色循環體系,是破局關鍵。
——技術適配與基層需求的匹配問題。實驗室里的先進技術若不能 “俯下身子” 適配鄉村實際,終將淪為 “標本”。唯有結合農戶操作能力、村社資源稟賦、區域產業特色,才能讓技術真正扎根鄉土。
——環保效益與經濟收益的平衡問題。農廢治理不能只算 “環保賬”,更要算 “經濟賬”。只有讓農戶、企業在綠色轉型中看到實實在在的收益,才能形成 “要我環保” 到 “我要環保” 的主動轉變。

青春擔當:以專業之力繪就渭水綠色畫卷

“環境學科的價值,在于把理論寫在大地上,把技術用到民生里。” 實踐團指導老師殷亞楠的話,道出了環境學子的使命。15 天里, 70名師生足跡遍布 9 區(縣)20 余村,收集近千份問卷、50 余份廢棄物樣本,這些帶著泥土溫度的一手資料,正轉化為切實可行的行動方案:推進農廢循環利用試點,讓技術跟著農戶需求走;深化校地合作開展培訓,讓專業知識順著田間地頭流。
從渭水之畔的調研足跡,到即將落地的實踐方案,“渭水清源,綠動關中” 實踐團的行動,是新時代青年以專業所長服務國家戰略的生動寫照。關中農廢治理的探索,不僅關乎渭水流域的生態保護,更關乎農業綠色低碳轉型的全局 —— 當更多青年扎根基層、更多技術適配鄉土、更多政策精準落地,農業廢棄物必將從 “污染源” 變為 “資源庫”,鄉村綠色發展的參天大樹,終將在關中平原枝繁葉茂,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注入更多活力。(通訊員 韋書杰)

圖為實踐團師生在團隊出征儀式結束后拍攝合照。韋書杰 供圖
 

三下鄉推薦
  • 探訪草堂營村,共話鄉村振興新圖景
  • 2025年暑期,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三下鄉”實踐隊,帶著對鄉村振興的思考與熱忱,奔赴西安市鄠邑區草堂營村,開啟了一
  • 08-30
  •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 掃碼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鄉熱點
大學生網報©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2010258號-8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免费人成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免费视频| 又黄又爽又色的视频在线看|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免费观看|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中文字幕电影二|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另类小说图片| 18日本xxxxxxxxx视频|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美女a做受大片免费| 亚洲精品你懂的| 88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毛片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综合欧美日韩视频一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182tv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videosgratis蛇交|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九九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韩国成人在线视频| 日韩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俺去了|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 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强开小婷嫩苞又嫩又紧韩国视频 |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专区| 渣男渣女抹胸渣男渣女在一起| 国产自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 黄色一级片日本|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人妻| 农民工嫖妓50岁老熟女| eeuss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你懂的| 国产性生交xxxxx免费| 丰满饥渴老女人hd| 男女免费观看在线爽爽爽视频 | 四虎影视永久地址www成人| 一级国产a级a毛片无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