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至7月7日,南京財經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鉗’力無限”團隊前往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通過探訪盱眙龍蝦博物館、盱眙葉湖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盱眙許記味食發展有限公司、盱眙小龍蝦全球交易中心,深入調研盱眙龍蝦產業從養殖到流通、從品牌到創新的全鏈條發展,探尋該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核心路徑,全面了解其對當地經濟的帶動作用。
生態養殖筑基:稻蝦共養破解“生態-經濟”雙難題
“稻蝦共養的關鍵,是讓水稻和小龍蝦‘互相成就’。”盱眙葉湖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學成向團隊介紹,該模式從根源上避免了水稻種植中的農藥使用,小龍蝦排泄物可直接為水稻施肥,確保水稻“綠色無污染”;與此同時,水稻遮擋陽光、凈化水體的特性,又為小龍蝦營造了優質生長環境。目前,公司已構建起從蝦苗養育、飼料種植到智能檢測的完整生產體系,在產業發展中持續帶動當地就業。李學成自豪地說道:“高峰期時,基地需要70到80名工人,相當于直接帶動80人實現就近就業。”一畝田實現“稻+蝦”兩份收成,這種生態與經濟雙贏的創新模式,成為盱眙鄉村振興的“金鑰匙”。
品牌延伸破圈:調料創新拓寬產業價值邊界
“如果說龍蝦是盱眙的‘肉體’,那調料就是它的靈魂。”在“盱眙老字號”盱眙許記味食發展有限公司,經理胡斐的一句話,點出了盱眙龍蝦品牌長盛不衰的核心密碼。“要讓‘盱眙味道’走出盱眙,就得跟著市場變。”胡斐向團隊講述,企業發展中先后完成三次關鍵突破:將受眾從餐飲業拓展至家庭用戶,滿足消費者居家烹飪需求;從人工配料升級為機械化生產,保障調料品質穩定與產能提升;從線下門店銷售轉向直播宣傳,借助新媒體擴大品牌影響力。這種以創新性思維驅動的品牌延伸,讓“盱眙龍蝦”不再局限于餐桌,更走進了萬千家庭的廚房。
全球流通增值:交易中心打通產業“最后一公里”
盱眙小龍蝦全球交易中心內,來往貨車穿梭不息,運轉的分揀機器與忙碌的工人交織出一派蓬勃景象。“分揀是保障龍蝦品質和流通效率的關鍵環節。”交易中心招商主任魏黎浩帶領團隊走進商鋪,直觀了解龍蝦貨運分揀流程。魏黎浩在采訪中介紹到,盱眙龍蝦產業已完成從產品、品牌到服務的三次轉型,當前正聚焦深加工領域,通過生產龍蝦酥、龍蝦醬等產品提升附加值。交易中心的繁忙景象,不僅展現了龍蝦流通環節的高效運轉,更印證了盱眙龍蝦產業向“高附加值”升級的堅定步伐。
產業史詩印證:從街頭小吃到鄉村振興支柱
在盱眙龍蝦博物館,團隊通過展品資料、連續多屆龍蝦節的珍貴影像及逐年攀升的經濟數據,讀懂了盱眙龍蝦產業的“逆襲史”——從最初的街頭小吃,逐步成長為撐起當地經濟半壁江山的支柱產業。而這一跨越背后,是品牌戰略驅動下不斷延伸的產業鏈,是科技賦能的創新實踐,更是盱眙人“向丘陵要出路”的奮斗成果。
“盱眙龍蝦的‘鉗’力,不僅是小龍蝦的螯鉗,更是當地人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的力量。”團隊成員張卜月的感悟,道出了此次調研的核心收獲。通過本次實踐,團隊不僅見證了盱眙龍蝦產業在生態養殖、品牌創新、全球流通等環節的突破,更深刻認識到品牌戰略、技術創新、完整產業體系對鄉村振興的關鍵作用。未來,團隊將持續傳播“盱眙品牌”與“盱眙精神”,以青春力量助力鄉村振興事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