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油茶”是三江侗族自治縣獨特的日常生活習慣,也是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為追趕國家非遺保護政策的腳步,煥發民族非遺新面貌,促進健康中國建設,加強國民對于民族文化的認同,貢獻青年學生保護非遺的創新力量,廣西師范大學茶韻三江社會實踐調研團隊于2025年7月3日至4日前往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縣進行“三江打油茶”的實地調研。
在三江侗族自治縣文旅局的推薦下,團隊成員首先來到了三江文化館非遺股,同非遺股股長就有關非遺以及三江打油茶方面的內容進行采訪。在采訪對話的過程中,非遺股股長為團隊進行的細致的解答與耐心的講解,回答了團隊成員的疑問。同時,團隊成員也在采訪之中了解到了目前三江非遺工作缺乏專業負責的人才,傳播策略以及手段不夠新穎,專項資金不足等一系列非遺工作的現實問題。另外,非遺股的股長也為團隊成員介紹了三江打油茶目前已有的體驗館的商業模式、油茶融合創新產品等三江打油茶的一些新發展。在與三江文化館非遺股股長的交談之中,團隊成員體會到了非遺保護工作者為打油茶等三江非遺所做出的努力,并從中獲取了對今后的研究非遺實際保護工作及三江打油茶未來發展方向的新思路。
(圖為團隊成員對文化館非遺股股長進行采訪)
結束了同文化館工作人員的對話,團隊成員來到了三江侗族博物館。在博物館的參觀游覽過程之中,團隊成員看到了古時三江人民采茶的竹簍、煮茶的銅壺、打茶的工具等文物。這些擁有歷史痕跡以及塵土的物件,無不向團隊成員展示著三江侗族自治縣擁有著天然的種茶條件。三江人民在這片土地上世世代代地種茶、泡茶、打茶,傳承下來悠久的“吃茶”歷史,表現出三江人民對于油茶的鐘愛情感。
(圖為團隊成員參觀三江侗族博物館)
次日調研旅程,團隊成員來到了三江侗族自治縣古宜鎮江川小學,在校長李曉雪老師的帶領下,團隊成員深刻感知到了三江打油茶融于學校教育的濃郁氛圍。在與李曉雪老師的對話中,她向團隊成員說道:“三江打油茶在三江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三江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常食品。三江打油茶雖然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很平常,但并不平庸,包含著獨特的民族文化。在學校平時開展的打油茶活動中,我們也會將三江打油茶之中的文化內涵教授給孩子們,讓他們不僅會吃油茶,還會體味打油茶其中的侗族文化。”結束采訪后,團隊成員同江川小學的老師同學們在學校獨特的油茶活動室一起圍著火塘,探討三江打油茶。在對話之中,小學的孩子們告訴成員們自己參與“百家宴”活動之中打油茶項目的愉快心情,以及自己在平常日子里吃油茶的美味搭,同時也讓團隊成員了解到了油茶“先苦后甜”的吃茶順序以及獨特的人生道理。在江川小學的旅程中,團隊成員見識到三江打油茶深入三江人民生活程度之深,也了解到三江打油茶融入國民教育的新需求以及方向。
(圖為團隊成員參觀油茶活動室)

(圖為成員們同老師學生對話)

(圖為團隊成員合影留念)
調研最后,團隊成員們來到三江的街頭小巷,對于當地的三江人民進行街頭采訪。在與三江民眾的聊天對話之中,團隊成員了解到他們大都以油茶作為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必備食品,甚至有些人會在一天內吃四到五次的油茶。一位老人說道:“油茶是我們每天都吃的東西,如果一天不吃,都會感覺到不舒服的。”在關于三江油茶的創新發展之中,市民們也表現出支持的熱情:“油茶好像只是在三江或者廣西境內被人知道,如果能將三江油茶傳到省外,讓其他人所知、吃到三江油茶那就再好不過了。”在不同民眾的交談之中,團隊成員更加直觀地體會到了三江油茶對于三江人民不可缺少的重要性,以及民眾對于三江油茶創新發展、向外推廣的樂觀看法。
(圖為團隊成員進行街頭采訪)
中國人從幾千年前就開始飲茶,而三江侗族自治縣卻孕育出了不同于傳統飲茶的獨特方式,彰顯著中華民族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接下來,茶韻三江調研團隊會將此次三江實地調研所了解的現實情況與理論研究相結合,為三江非遺打油茶探索出在商業發展、宣傳方式、文化教育等多方面新的發展路徑,促進三江打油茶在現代社會的發展,讓三江油茶香飄萬里。
作者:龍枳夷 楊秀清 駱千盈 彭子珊 唐栩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