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的暑期,我有幸加入了河海大學“大河安瀾”黃河生態文化發展尋跡與護河行動實踐團,開啟了一段意義非凡的實踐之旅。這次實踐活動,讓我對黃河的生態保護、水資源利用以及流域內的社會發展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也讓我在實踐中收獲了成長與感悟。
一、初探黃河 在出發前,我們對黃河的生態保護和水資源利用進行了大量的理論學習,但當真正踏上這片土地,深入實地考察時,才發現理論與實踐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在開封市水利局的專題座談會上,工作人員通過沙盤模型為我們詳細講解了當地灌區布局、水資源分配邏輯與運行現狀,這讓我對黃河水資源的優化配置有了更為直觀的了解。我了解到,黃河水資源的分配不僅涉及到多個省份和地區的用水需求,還要考慮到生態保護、農業灌溉、工業用水等多方面的因素,這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而通過與工作人員的交流,我更是深刻認識到,提高引黃灌溉效率、制定合理的生態補水策略對于黃河流域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二、實地勘察黃河等地 在實地勘察的過程中,我們先后走訪了柳園口黃河濕地風景區、金明池調蓄水庫等地。在柳園口濕地,我親眼目睹了黃河“地上懸河”的壯闊與險峻,也看到了當地居民在黃河治理中所取得的成果。而在金明池調蓄水庫,澄澈的湖水、棲息的水鳥,讓我感受到了黃河生態的美麗與生機。但黃河的生態保護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如垃圾污染、水土流失等問題依然存在。這讓我意識到,黃河的治理和保護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我們持續不斷地努力。
三、黃河文化溯源 黃河不僅是一條自然之河,更是一條文化之河。在鄭州市黃河博物館,我們追溯了黃河下游的變遷,參觀了治黃照片墻,聆聽了古樸的黃河號子,觀賞了羊皮筏實物,這些都讓我深刻感受到了黃河文化的厚重底蘊。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它承載著我們民族的歷史記憶和精神追求。通過這次參觀,我更加明白了保護黃河文化的重要性,我們不僅要保護黃河的自然生態,還要傳承和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彩。
四、校園宣講與村落調研 在實踐過程中,我們還走進了開封市五一路第一小學,向同學們講述黃河的生態價值、水患歷史與治理成就,讓護河理念在孩子們的心中生根發芽?吹胶⒆觽冄壑袑S河的好奇與敬畏,更加堅定了我們傳遞護河理念的決心。此外,我們還趕赴柳園口鄉和尚莊,探尋黃河與村落共生的百年記憶。在與村民的交流中,我們了解到他們在黃河治理中所經歷的變遷,以及他們對未來的期望。村民們希望規范黃河游覽區的經營,讓生態資源變成增收的活水。這一訴求也讓我們認識到,黃河的保護與發展需要兼顧生態保護與民生福祉,只有實現兩者的良性互動,才能真正實現黃河流域的高質量發展。

通過這次實踐活動,我深刻認識到,黃河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我們從多個方面入手,綜合施策。我們既要加強對黃河水資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又要加大對黃河生態的保護力度,治理污染,修復生態;還要傳承和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更要關注流域內的社會發展和民生福祉,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深感自己肩負著保護黃河的責任和使命。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將繼續關注黃河的生態保護,積極參與相關活動,為黃河流域的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我相信,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行動起來,用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就一定能夠讓黃河這條“母親河”永遠安瀾,讓黃河文化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燦爛的光芒。這次實踐活動,不僅是我大學生活中一段難忘的經歷,更將成為我人生道路上一筆寶貴的財富,激勵著我不斷前行,為守護我們的“母親河”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