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瓦提縣波斯坦社區的“紅領巾小課堂”內,一張張大象遷徙的圖片在屏幕上緩緩展開,孩子們的目光被畫面中漫步的象群牢牢吸引——塔里木大學“心若向陽 次第花開”伴童心同行志愿服務團的志愿者們,正以“西雙版納亞洲象遷徙”為故事線,為孩子們帶來一場關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宣講。7月14日,這場充滿溫度的生態科普,讓孩子們在聆聽象群故事的同時,讀懂守護自然的意義。

活動伊始,志愿者們以“一群特殊的‘旅行家’”為引,拉開宣講序幕。通過圖文與短視頻結合的形式,生動還原西雙版納亞洲象的遷徙歷程:從象群離開棲息地開始漫長旅途,到途經村莊時與人類的溫暖互動——村民主動投喂香蕉、玉米,為象群讓路;工作人員用無人機監測、設置臨時飲水點,全程守護象群安全;最終象群在人類的守護下,順利返回適宜的生存環境。一幅幅畫面、一段段故事,讓孩子們仿佛跟隨象群走完了這段特殊的旅程。
在講述過程中,志愿者們巧妙穿插生態知識:“大象是‘生態工程師’,它們踩踏樹木、傳播種子,能幫助森林更新;而人類的守護,不僅保護了象群,也保護了整個森林生態系統。”同時結合遷徙中的細節提問引導:“為什么村民要給大象準備食物?”“工作人員為什么要用無人機監測?”通過簡單的互動,讓孩子們理解“人類尊重自然、自然也會回饋人類”的道理。

為了讓“和諧共生”的概念更易理解,志愿者白雨繁還分享了更多身邊的例子:“就像我們保護社區里的花草樹木,它們會為我們提供新鮮空氣;我們不傷害小鳥,它們會幫我們捉害蟲。人與自然就像好朋友,互相幫助才能一起美好地生活。”孩子們認真傾聽,不時點頭,眼神中漸漸多了對自然的敬畏與珍視。
宣講后,志愿者們組織了“我是小象守護者”繪畫活動,讓孩子們用畫筆描繪心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畫面。有的孩子畫了大象在森林里漫步,身邊有小鳥陪伴;有的畫了小朋友給大象喂食,象群溫柔地低頭回應;還有的畫了長滿花草的村莊,大象從村口緩緩走過。每一幅畫里,都藏著孩子們對美好生態的向往。

當孩子們帶著對大象的牽掛與對自然的熱愛離去時,那份守護生命、尊重自然的意識,已悄悄成為他們成長路上珍貴的“生態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