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青島農業大學青年志愿者協會“螢火筑夢”實踐服務團在山東省德州市禹城市禹跡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場獨特的農業非遺文化課程。課程以“稻魚共生”傳統農業智慧為切入點,通過知識講解與創意實踐相結合的方式,讓孩子們在動手創作中感受農業文化的魅力,暢想未來農場的無限可能。

(圖為實踐團成員和小朋友們的合照 亓菊攝)
傳統智慧啟新思:揭秘“稻魚共生”生態密碼
課程伊始,實踐團的成員以生動的語言和形象的圖片,向小朋友們介紹了“稻魚共生”這一古老的農業非遺文化。通過講解水稻與魚類在生態系統中相互依存、互利共生的關系,不僅向孩子們傳遞了傳統農業的智慧,也讓他們深刻理解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性。小朋友們在成員的講解下,紛紛舉手分享自己對這一神奇農業模式的見解,課堂氛圍熱烈而活躍。

(圖為實踐團成員為小朋友們講解稻魚共生相關知識 亓菊攝)
創意實踐展風采:共繪心中未來農場
在深入了解“稻魚共生”文化后,成員們帶領小朋友們開啟了一場創意十足的實踐之旅。小朋友們利用皺紋紙、黏土、畫筆等材料,充分發揮想象力,動手創作自己心中的未來農場。有的用黏土捏出形態各異的智能機器人,有的用皺紋紙制作出五彩斑斕的生態大棚,還有的用畫筆勾勒出充滿科技感的農場藍圖……一幅幅充滿童趣與創意的作品,展現了孩子們對農業未來發展的美好憧憬。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小朋制作的未來農場的作品的展示合照 亓菊攝)
傳承創新向未來:播種文化自信的種子
此次課程不僅讓小朋友們領略了農業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更在他們心中播下了傳承與創新的種子。通過動手創作未來農場,孩子們將傳統"稻魚共生"的農業智慧與現代智能相結合,進一步增強了農業文化自信。“螢火筑夢”實踐服務團的成員們也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青年一代的責任與擔當,為農業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未來,“螢火筑夢”實踐服務團將繼續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實踐活動,讓更多青少年在體驗中學習,在創新中成長,共同守護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