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趙雪含、倪琬青)
7月16日,成都理工大學“候鳥計劃”文化傳播社會實踐服務團隊的同學們,迎著夏日清晨的陽光,踏入宜賓市博物館。這次與歷史的近距離接觸,是一場充滿驚喜的文化探索之旅,也彰顯出團隊在社會實踐里,對本土文化的熱愛與追尋精神力量的熱忱。
一、博物館里的“長江首城”記憶
走進博物館,仿佛瞬間穿越時空。同學們沿著“長江首城”的歷史軌跡慢慢游覽,從新石器時代的石斧、陶片,到商周時期莊重的青銅禮器,再到秦漢的農耕工具以及明清的商貿文書,每一件文物都似一位緘默的講述者,靜靜訴說著宜賓作為長江上游關鍵城市的歲月變遷。

二、酒都深處的文化基因
在“酒都酒風——宜賓酒文化專題陳列”展區,團隊成員們被古老的飲酒故事和古樸的酒器深深吸引。從展品介紹可知,宜賓的釀酒歷史能追溯到秦漢時期。獨特的地理環境與傳承千年的釀造技藝,讓這里成為中國白酒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大家不禁感慨,課本里“長江經濟帶”的概念,在此有了更鮮活的詮釋,文化傳承與生態保護早已深深融入這座城市的發展脈絡。

三、探尋中注入傳承活力
參觀時,成員們不時停下腳步討論,用手機記錄下那些打動人心的細節,還積極向宜賓當地參觀者請教方言和民俗的演變、現代城市建設如何保護歷史遺跡等問題。博物館工作人員對同學們的求知欲十分贊賞:“年輕人關注本土歷史,就是在為文化傳承注入新的活力。”
這場博物館之行,搭建起了古今交流的橋梁。對于“候鳥計劃”的成員們而言,這不僅是一次知識的充實,更是一次精神的升華。在后續的實踐中,他們將帶著對本土文化的敬畏與熱愛,繼續踐行青年學子的責任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