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星星的孩子":心之初特教學校暑期社會實踐溫暖啟航
特殊教育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是一場關于生命與愛的雙向奔赴。教育與外國語學院于7月12日在心之初特殊教育學校,以“教育平等·融合共生”為目標,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從認知訓練到生活技能培養,從家長心理輔導到社會倡導,這群年輕人用青春的溫度,詮釋了教育的另一種可能。希望實踐隊成員參與此次活動。
上午8:30,志愿者們的第一節課從晨檢開始。他們耐心地為每位孩子測量體溫、檢查身體狀況,并通過微笑、擊掌或簡單的問候建立信任。“慢慢來,你真棒!”的話語來鼓勵幼兒。第二節課的奧爾夫音樂課上,孩子們在志愿者帶領下感受節奏的魅力——隨著輕快的音樂拍手、跺腳、搖晃沙錘,簡單的律動讓課堂充滿歡聲笑語。一位平時不愛說話的小朋友在音樂中露出了笑容,甚至主動模仿起志愿者的動作。第三節課的繪本故事時間,志愿者們帶來了《小鼴鼠的神奇剪刀》,通過生動的講述和互動提問,引導孩子們理解“分享與幫助”的主題。當故事講到小鼴鼠用最后一塊布做了什么時,孩子們紛紛舉手回答問題,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
下午的課程從溫馨的"美食時光"開始。為了讓孩子們放松身心,志愿者們精心準備了健康點心,并播放輕松愉快的動畫短片。自閉癥兒童東東在《小豬佩奇》的歡快音樂中漸漸舒展眉頭,第一次主動拿起餅干放進嘴里。隨后的"數字動物樂園"課程將認知訓練與趣味游戲完美結合。志愿者們手持數字卡片,帶領孩子們開啟"森林探險":"數字1找到了一只大象"、"數字3遇見了三只小兔子"。多動癥兒童康康全神貫注地數著屏幕上的的數字,成功配對時興奮地拍手歡呼。課程特別采用了"多感官教學法",讓孩子們通過觸摸毛絨數字、傾聽動物叫聲、模仿動物動作等多種方式,在歡樂中收獲知識。
夕陽的余暉灑在心之初特教學校的操場上,為期兩周的暑期社會實踐畫上了圓滿的句號。臨別時,自閉癥兒童東東緊緊抱住志愿者的手臂不愿松開。這溫暖的瞬間,正是這次實踐最珍貴的收獲。"每個孩子都是一顆獨特的星星,隊員們要做的只是找到與他們對話的方式,"心之初的李校長表示:"大學生們帶來的不僅是專業知識,更是對特殊教育事業的真誠關愛。相信這份愛的接力,必將為特殊兒童照亮更美好的未來。
三下鄉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