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與外國語學院成功開展“用愛陪伴孤獨癥兒童”的活動
旨在以實際陪伴,為“星星的孩子”點亮成長微光,傳遞社會溫暖。教育與外國語學院希望實踐隊于6月26日奔赴硚口區優童健康中心,開展“用愛陪伴孤獨癥兒童”的活動。希望實踐隊成員(熊峰,張珂源,盧夢嬌,陳慧慧,易凡雅,程子怡,朱孟冰,盧蓉芳,肖宇琴)參與本次活動。
一、以畫為媒,搭建溝通橋梁
活動伊始,志愿者們與孤獨癥兒童圍坐,開啟繪畫互動。孩子們手握畫筆,在畫紙上肆意揮灑色彩,有的勾勒出斑斕太陽,有的描繪出奇異動物 。志愿者們輕聲引導、耐心陪伴,從色彩選擇到圖案創意,逐步拉近與孩子的距離。一幅畫里,孩子用藍色涂滿天空,志愿者便添上白色云朵,共同完成創作時,孩子露出靦腆笑容,主動分享“這是我家旁邊的天空” 。繪畫環節打破交流壁壘,讓孤獨癥兒童放下防備,在色彩世界里,志愿者與孩子同頻共振,用藝術語言開啟心與心的對話,為后續互動奠定溫馨基礎。
二、英語共讀,點亮成長微光
隨后的英語共讀環節,志愿者們準備了簡單繪本與趣味單詞卡。面對孤獨癥兒童,志愿者放慢語速、放大笑容,用夸張口型和生動語調教讀。“apple”“banana”的發音在活動室流淌,起初沉默的孩子,受感染后嘗試跟讀,雖發音稚嫩,卻飽含勇氣 。有孩子指著繪本上的動物,主動用英語單詞表達,志愿者及時給予擁抱與夸贊。這不僅是語言學習,更是為孩子打開觀察世界的新窗口,借英語共讀,拓寬孤獨癥兒童認知邊界,助力他們在語言探索中收獲自信,邁出社交融合的小步。
三、陪伴交流,傳遞溫暖力量
互動間隙,志愿者與孩子聊天,從喜歡的食物到愛看的動畫,耐心傾聽每個細碎回應。有的孩子反復講述同一動畫情節,志愿者始終專注聆聽、給予回應;有的孩子沉浸在自己世界,志愿者便默默陪伴,用眼神傳遞關注 。這些看似平常的交流,對孤獨癥兒童意義非凡——他們在專屬節奏里,感受被重視、被接納。志愿者的陪伴,如輕柔春風,吹進孩子封閉內心,讓他們知曉,身邊有一群愿意花時間、懂包容的人,在努力靠近自己。
四、志愿微光,照亮融合之路
此次活動,為孤獨癥兒童帶來的不僅是繪畫與英語學習體驗,更是社會關愛的具象傳遞。志愿者們用行動,讓孩子接觸外界、嘗試表達,助力其社交技能點滴成長;也讓“孤獨癥群體需社會接納”的理念,借實踐傳播。對健康中心而言,希望實踐隊的到來,充實了關愛力量,為日常康復教育注入活力 。于社會層面,志愿行動如微光匯聚,喚起更多人對孤獨癥群體的關注,推動“理解、接納、幫助”的融合氛圍構建。未來,希望實踐隊將持續深耕,讓志愿星火,照亮更多孤獨癥兒童的成長旅程,帶動社會共筑溫暖屏障,守護“星星的孩子”逐光前行 。
三下鄉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