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流芳·特色中醫流派傳承與創新實踐調研】 薪火實踐團新安傳薪隊參觀歙縣新安國醫博物館
【薪火流芳·特色中醫流派傳承與創新實踐調研】
薪火實踐團新安傳薪隊參觀歙縣新安國醫博物館
2025年7月31日,南京中醫藥大學薪火實踐團新安傳薪隊前往歙縣新安國醫博物館開展專題調研活動。通過文物參觀、小組討論、對話傳承人等活動,隊員們深入了解了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沿革與當代價值。
新安醫學是根植于徽文化沃土上的一朵奇葩,以新安江上游(歙縣、休寧、婺源、祁門、績溪、黟縣)為核心區域。始于宋,鼎盛于明清而流傳至今。歙縣定潭“張一帖內科療法”,便是其中一支具有代表性的流派。
溯源流光:解碼新安醫派的千年傳承脈絡
歙縣新安國醫博物館坐落于風景秀麗的歙縣,是我國第一個以新安醫學為特色的博物館,整體建筑風格古樸典雅,徽派韻味十足。該館由“張一帖”第14代傳人、國醫大師李濟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張舜華及家族自籌資金建造而成,自2016年3月正式對外開放后,便成為傳承和弘揚新安醫學的重要陣地。
活動當天,新安傳薪隊的隊員們在博物館館長李梃先生的兒子張一沛的帶領下有序參觀。館內藏品豐富多樣,共計5000余件,涵蓋了新安名醫相關著作、醫案、字畫、遺存實物,以及李濟仁家族成員出版的醫學著作、祖傳醫藥文物等。在“傳承廳”,隊員們看到了13位已故“張一帖”傳承人使用過的醫藥用具,其中末藥龕作為“張一帖”家族歷代傳承人的信物,靜靜訴說著家族醫術的傳承故事;而家傳的清代金絲楠木藥箱,更是見證了祖輩們出診救治的歲月。
參觀過程中,張一沛詳細介紹了新安醫學的發展脈絡。新安醫學始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名醫輩出,在我國醫學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像明朝四大名醫之首汪機、清朝三大名醫之一吳謙,均是新安醫學的杰出代表;十大醫著中,新安醫學更是占據三部,其學術成就可見一斑。而“張一帖”家族,從北宋名醫張擴起,歷經數百年傳承,以高超醫術和“大醫精誠”的精神,成為新安醫學家族傳承鏈的典型代表。2019年11月,“中醫診法·張一帖內科療法”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更是對其傳承價值的高度認可。
薪火賡續:張一帖內科療法的當代創新實踐
國醫稱雙馨,一帖傳五子。參觀過程中,隊員們了解到“張一帖”內科療法第15代傳承人各展所長,讓古老醫術煥發新生。張其成深耕中醫藥文化傳播,以著作與講座解碼醫理背后的國學智慧;李艷在臨床中創新,首創痹病“寒熱三期”療法,研制“加味清絡飲”、“荷娑調胃散”,拓展了疑難病癥治療路徑;李梃作為新安國醫博物館館長,守護館藏文物并通過展覽活化傳承故事;李標從跨學科視角為中醫發展提供新思路;李梢則以“網絡靶標”技術破解經典方劑機制,用現代科研為傳統醫術注入實證力量。
一帖杏林春暖,新安橘井流香。歙縣新安國醫博物館不僅僅是歷史遺產的保管者,更是現代新安醫學傳承發展的見證者、推動者。畢竟,真正的傳承與創新絕不是博物館里靜態的標本,而是每一代人手中流動的星河。未來,隊員們將帶著這份恒心與熱忱,以精誠之心踐行醫道,讓薪火生生不息。
三下鄉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