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流芳·特色中醫流派傳承與創新實踐調研】薪火實踐團杏林探脈·醫派尋源隊尋訪南通市中醫藥文化博物館
【薪火流芳·特色中醫流派傳承與創新實踐調研】薪火實踐團杏林探脈·醫派尋源隊尋訪南通市中醫藥文化博物館
通城百草藏古韻 展館千方潤新聲
2025年7月13日,薪火實踐團“杏林探脈·醫派尋源”小隊前往南通市中醫藥文化博物館進行參觀學習,旨在深入了解當地中醫藥文化歷史,探尋醫派淵源,感受其獨特魅力。
博物館簡介
陳實功先生石膏像南通歷史悠久,名醫輩出。國醫大師朱良春畢生懸壺濟世,救人無數,其晚年一大心愿便是建立南通中醫藥文化博物館,以期更好地傳承中醫藥文化,普及健康養生知識。南通中醫藥文化博物館于2016年建成開放,其基本陳列區涵蓋南通中醫藥總介、南通籍中醫藥名家墻、南通中醫藥發展成果區、國醫大師朱良春辦公故居、清代順壽堂老藥鋪等經典模塊。
參觀內容
01中醫藥歷史展區這一展區介紹了中醫藥從遠古到現代的發展脈絡。尤其強調了南通地區在中醫藥史上的重要地位。展區重點介紹了南通籍中醫藥名家,講述了明代大家陳實功的行醫故事,以及國醫大師朱良春的生平事跡和學術精髓。隊員們沉浸其中,仿佛穿越了時空,與歷史上的醫藥大家展開了一場跨越古今的對話。通過展覽,隊員們深度了解了“孟河醫派”的起源及其對近代中醫的重要影響。展覽清晰呈現了朱良春大師學術思想的體系化傳承——“章朱學派”的形成與發展,并凸顯了其“源于經典,重于臨床,精于辨證,擅用蟲藥,扶正祛邪并舉”的鮮明特色。
02中藥材展區這一展區通過歷史文物與場景復原,生動再現了中醫藥的診療方法和技藝,系統闡釋了中醫的起源與其深厚底蘊,全面展現了南通獨特的中草藥資源、診療方法。隊員們參觀了數百種中藥材標本,包括植物類(如人參、黃芪)、動物類(如鹿茸、蜈蚣)和礦物類(如朱砂、石膏)等。蟲類藥的展示是這個展區的一大亮點。展區通過展示各類中藥標本,特別是蟲類藥的研究和運用,幫助觀眾了解傳統中藥的形態特征與功效。隊員們還特別關注了南通本地特色藥材,如海門薄荷、如皋白蒲黃酒等。
03養生文化展區隨著中醫“治未病”理念進一步推廣,四季養生、食療藥膳等健康知識也深受當地人民推崇,逐漸融入日常生活中。隊員們在這一展區了解了南通地區源遠流長、獨具特色的民間養生習俗,如端午佩戴香囊、冬季進補等。這些習俗不僅是世代相傳的生活智慧,更是“未病先防”理念的生動實踐。
參觀感悟
楊美紅:在參觀南通中醫藥文化博物館的過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朱良春中醫流派及其獨特診療方法在現代醫學的運用。比如益腎蠲痹法治療風濕病:朱良春中醫流派以蟲類藥通絡法的突破性應用為核心,重新詮釋了中醫治療疑難重癥的理論框架。
鄭姝:參觀南通市中醫藥博物館的中醫流派展區,仿佛踏入了一幅流動的中醫傳承畫卷,既有歷史的厚重感,又能感受到不同流派智慧碰撞的生命力。一旁陳列的處方手稿上,常有批注“今日雨,加防風少許”“患者思慮過甚,增合歡皮”,字里行間都是對“人”的關照,而非對“病”的機械應對。
楊莫凡:在這次博物館之旅中,我深入了解了中醫藥學悠久的歷史脈絡和南通地區獨特的醫藥貢獻。朱良春大師的治學精神和學派的傳承力量,既令人無比敬佩,也激勵著我在未來的學習中以更加謙遜的態度持續探索中醫之奧妙。
結語
朱良春先生石膏像南通市中醫藥文化博物館,承載著中醫藥千年傳承的厚重歷史,見證了如朱良春大師等醫家守正創新的智慧結晶。從古籍醫案的墨香到蟲類藥方的巧思,從"孟河醫派"的源流到"章朱學派"的開拓,每一件展品都在訴說中醫"天人合一"的哲思與"辨證施治"的精妙。中醫藥的傳承發展既需深植文化根脈,更當擁抱時代新機。讓我們以此探訪為起點,將"治未病"的智慧融入現代健康生活,讓古籍中的草木金石煥發新生,使傳統診療技術與數字科技交融共生。愿青年一代能如朱良春大師所言"源于經典而勇于突破"一般,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傳承,共同書寫中醫藥文化薪火相傳的璀璨新篇!
三下鄉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