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文/ 劉桂萍 圖/王夢涵)湖南師范大學“蒼洱尋跡承古韻,云嶺仿俗繪新篇”實踐團前往大理劍川縣甸南鎮,參觀了集展示、體驗、創新于一體的文化空間——天藝園木雕博物館,深入感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劍川木雕”的獨特魅力與當代活力。

天藝園由劍川木雕非遺手藝人施順華先生于2012年創立,夫妻二人共同經營。團隊此行重點參觀了其中的木雕博物館,老板娘平易近人,熱情的接待了我們,仔細講解了每一件藝術品。該館坐落于一座精心復原的清代白族“四合五天井”傳統民居內,本身就是一件珍貴的建筑藝術展品。館內陳列了明清至民國時期的各類木雕藏品以及現代創新作品共計900余件,系統展現了劍川木雕精湛的雕刻技藝、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從傳統走向現代的創新歷程。

更令隊員們印象深刻的是天藝園“以古為新”的理念。施順華大師及其團隊不僅致力于收藏和保護古代木雕構件,更創造性地將收集而來的廢棄老木料進行再設計與再創作,讓古老的技藝與現代審美和生活需求相結合,使傳統木雕藝術煥發出全新的生命力。

通過此次參觀,團隊成員不僅驚嘆于劍川木雕巧奪天工的技藝,更深切體會到非遺文化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所蘊含的無限可能。大家表示,這是一次生動的美育課和實踐課,增強了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與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