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阿拉爾,陽光把棉田曬得泛著油綠,戈壁灘的風裹著沙塵,卻吹不散我們“水務潤疆”實踐團的熱情。作為團隊的一員,我?guī)е畼悠俊柧砗凸P記本,跟著隊伍走進第一師阿拉爾市的12團、十團、九團等多個連隊,開啟了為期十天的水務調(diào)研。從最初對著灌溉渠手足無措,到后來熟練記錄居民的每一個用水訴求,這段旅程里,“水資源”不再是課本上的名詞,而是居民家燒水壺里的水垢、滴灌帶里的雜質(zhì),是藏在每一份水樣里的連隊日子。
初遇連隊:從一杯水里讀懂民生
調(diào)研第一站是12團3連。下午的陽光正烈,我們剛走進連隊,就被幾位在巷口乘涼的居民圍住。“你們是來查水的吧?”一位戴著草帽的大叔主動搭話,“澆地的水夠使,就是夏天做飯時,水龍頭水流偶爾會變小。”跟著大叔到他家院子,他擰開自來水龍頭,清水嘩嘩流出,卻在接水的搪瓷缸里泛起細微的渾濁。“這水得沉淀會兒再用。”大叔的話,讓我第一次意識到,“水質(zhì)”不是檢測報告上的術(shù)語,是居民每天都要面對的日常。 我們按計劃在灌溉渠和居民家水龍頭處采集水樣。蹲在渠邊取樣時,水面漂浮的幾片枯葉格外扎眼;到居民家接水,看著清澈的水流注入無菌瓶,瓶身上“12團3連居民入戶端”的標簽,突然有了沉甸甸的分量。后來和連隊黨群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對接,得知這里主要種棉花和紅棗,灌溉靠地表水和機井,“水量能滿足,但水質(zhì)得等你們檢測結(jié)果”,工作人員的話,讓我們更明白這次調(diào)研的意義——不只是收集數(shù)據(jù),更是幫居民把“喝水、澆地”的煩心事說出來。
深入調(diào)研:在細節(jié)里捕捉用水難題
隨著調(diào)研推進,連隊的水務故事漸漸清晰。在十團2連,這是個“老連隊”,黨群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一見面就坦言“部分管網(wǎng)老化”。走訪時,王阿姨拉著我們看她家的燒水壺,壺底厚厚的水垢像一層白霜:“燒開的水總有點澀味,長期喝也不知道好不好。”種植棉花的李大叔則更關(guān)心灌溉:“水夠澆地,但想學節(jié)水技術(shù),能省點成本是點。”我們在機井附近和農(nóng)田采集水樣,灌溉渠里的少量漂浮物,和居民說的“環(huán)境要整治”悄悄呼應。 到九團連隊時,戈壁的風沙比之前大了不少。黨群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說,這里的水來自遠處水庫,“近年沒缺過水,但風沙大,水渠容易積沙,清理起來費人力”。跟著居民去看灌溉渠,渠底果然積了一層細沙,風一吹,沙塵就往水里落。我們在水庫引水口采集水樣,水色微微發(fā)渾;到居民家接水,大爺特意找來干凈的杯子:“你們嘗嘗,比以前的井水好多了,但還是不如城里的水清亮。” 最讓我印象深的是八團——這里是師里的“節(jié)水示范團”,推廣滴灌多年。本以為能看到“完美”的水務場景,可農(nóng)戶趙大姐卻拉著我們到棉田,指著堵了的滴灌帶嘆氣:“滴灌是省水,但帶子里總進雜質(zhì),一堵就得拆了重換,耽誤澆地。”我們在滴灌系統(tǒng)過濾器前后都取了水樣,看著過濾器前水樣里的細小雜質(zhì),突然懂了:“節(jié)水”不只是技術(shù)問題,更是要把“防堵、維護”這些細節(jié)落到實處,才能真正幫農(nóng)戶省心。
溫暖收獲:水樣里的期待與擔當
十天的調(diào)研里,居民的熱情總在細微處打動我們。在十六團下屬連隊,正午的陽光曬得人睜不開眼,一位老人卻主動帶路,陪我們?nèi)タ垂喔惹途用窦业乃堫^,路上還不停念叨:“以前缺水的時候,得去幾里外拉水,現(xiàn)在能在家接水,就是水質(zhì)再好些就好了。”到居民家采集水樣,他們總會遞來一杯涼白開:“你們辛苦,先喝口水歇會兒。”填問卷時,哪怕是不識字的老人,也會讓家人念題,一字一句認真回應。 黨群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也讓我們動容。每到一個連隊,他們都會詳細介紹水務情況,把我們記錄的“管網(wǎng)老化”“水渠清沙”“節(jié)水技術(shù)指導”等建議,認真記在筆記本上,還反復說:“你們放心,這些問題我們會盯著解決,有進展就跟你們反饋。”這份認真,讓我想起那些裝滿水樣的瓶子——它們不只是要送去實驗室檢測,更是居民對“把日子過好”的期待,是工作人員對民生的擔當。
調(diào)研結(jié)束那天,我們回到塔里木大學整理資料,看著桌上一排排標注清晰的水樣瓶,從“12團3連灌溉渠”到“八團滴灌過濾器”,每一瓶水都像一個故事匣子,裝著連隊的土地、居民的生計和對好日子的盼頭。
棉田綠得鋪到天邊,風里似乎還帶著棉花的清香,我忽然明白,這次實踐最大的收獲,不是學會了怎么采集水樣、記錄數(shù)據(jù),而是懂得了從一杯水里看懂連隊的生活——那些水垢、雜質(zhì)、積沙,都是連著老百姓日子的實在事;那些遞來的水、認真的建議、記在本子上的承諾,都是藏在細節(jié)里的溫暖與希望。 這份“從水樣里讀懂連隊”的懂得,比任何檢測報告都更沉甸甸。未來,我會帶著這份收獲繼續(xù)學好專業(yè)知識,希望有一天能回到這里,用所學幫連隊解決更多用水難題,讓每一杯水里,都盛滿安心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