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精神的生動注腳,更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不可或缺的文化根基。7月11日,西北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薪火延傳,非遺新聲”實踐隊踏上尋根之旅,尋訪安塞腰鼓代表性傳承人李鵬老師,探尋非遺底蘊與時代價值,解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密碼。

與傳承人李鵬老師合影 胡欣語攝
緣起-黃土深處的底蘊啟蒙 當古老的棒槌擊打纏繞紅綢的鼓身,當有力的吶喊聲穿透陜北的溝壑梁峁,黃土地千年血脈的奔涌與生命力的賁張隨著鼓點的律動回蕩在每一位陜北人民的耳畔、心口。
傳承人李鵬自幼生長于安塞這片文化沃土,在父輩的藝術熏陶下,對安塞腰鼓產生了深厚感情。在訪談中,他詳細介紹了安塞腰鼓的發展歷程,并表示這項藝術不僅是民間娛樂形式,更是黃土文化的重要載體,承載著陜北人民的精神特質和生活智慧。
精魄-力與美的生命交響 李鵬老師先是為實踐隊隊員展示了他與安塞人民共創吉尼斯紀錄的視頻,又以生動言辭,道出安塞腰鼓震撼人心的精魂。“核心便在于‘勁’與‘神’!蹬腿、跨步、跳躍、擊打、吶喊,每一個動作都要‘狠、準、穩’,全神貫注地將力量爆發出來,這便像猛虎下山,蛟龍出海一般真正的打出了安塞腰鼓的精氣神!”
他解釋道,那急促如雨的鼓點,是黃土地的心跳;那如龍騰虎躍的舞姿,彰顯著陜北人民的生命力;那震耳欲聾的吶喊,是對黃土與藍天的宣告。三者合一,就是親切的陜北人民面對貧瘠土地、面對生活艱辛時,不服輸、不認命、樂觀豪邁的精神!

李鵬老師向隊員展示表演視頻 胡欣語攝
薪傳-青年擔當與文化傳承 作為國家級傳承人,李鵬老師深諳肩上的千鈞重任。他談到,傳承安塞腰鼓這門非遺,動作與力量不過是舒展的枝葉,唯有其背后的精神風骨與文化根脈,才是深扎大地的本源。在他心中,那鼓點里躍動的堅韌豪邁、那陣仗中凝聚的團結向上,才是非遺傳承最該珍視的魂。對青年一代而言,傳承的關鍵,在于喚醒心底對文化遺產的赤誠熱愛與擔當——他期盼著,年輕人能從小便讀懂非遺深處的文化肌理,由心而發地領悟那份厚重,再以熱忱去學習、去傳揚,讓安塞腰鼓的鏗鏘韻律,讓中華文化的磅礴魅力,伴隨著陣陣鼓聲,傳到更遠的地方,講給更多人聽。

李鵬老師與隊伍成員交談 胡欣語攝
鼓槌起落間,是千年血脈的延續
吶喊騰躍中,有民族精神的回響
守護文化根脈,推動其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時代賦予青年的光榮使命。西北大學實踐團隊表示,未來,團隊將在校內開展非遺文化傳播活動,讓古老藝術在新時代煥發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