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6日至28日,華南理工大學環境與能源學院綠愿服務隊走進江門鶴山,開展為期三天的“大學生在行動”環保宣教與文化調研活動。在江門市生態環境局鶴山分局的指導與支持下,隊員們深入社區、幼兒園、企業和博物館,通過科普課堂、實驗演示、文化探訪等形式,傳播綠色理念,探尋僑鄉文脈,以實際行動踐行青年擔當,為鶴山的生態文明建設注入青春力量。

綠愿服務隊在生態環境局合照。張淼 攝
一、智慧碰撞,政校聯動擘畫生態藍圖
綠愿服務隊首站抵達江門市生態環境局鶴山分局,與分局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圍繞環保宣教活動細節展開深入探討。分局辦公室相關負責人憑借豐富經驗與專業知識,從宣傳內容針對性、活動形式創新性、與小朋友的互動方式等方面,為服務隊量身定制“宣傳錦囊”。隊員們結合專業知識與前期調研,提出“日常節水情景復現”“自制水過濾裝置”等新穎想法,“我們要讓生態宣傳不僅是一次活動,更成為理念的傳遞,讓環保意識生根發芽”,隊員的心聲凝聚共識。

服務隊與鶴山分局相關工作人員探討方案。林韓晗 攝
二、科普潤心,節水護水進社區
服務隊走進鳳凰社區,開展“節水、愛水、護水”主題科普活動。隊員們通過PPT講解、情景模擬和互動問答,向社區小朋友普及水資源保護知識。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現場演示的自制濾水裝置,通過石子、細沙、木炭等材料層層過濾,渾濁的水經過層層過濾變得清澈,小朋友們親手操作后興奮地喊道:“水真的變干凈了!”,節水護水的種子悄然播撒進他們的心田。

綠愿服務隊在社區開展凈水實驗。林韓晗 攝
三、寓教于樂,環保理念潤童心
服務隊走進方圓實驗幼兒園,通過繪本故事、科學實驗和趣味游戲等形式,為小朋友們打造了一堂別開生面的環保課。在“垃圾寶寶回家”環節,隊員們用生動的語言和卡通圖片,教會小朋友們如何進行垃圾分類;在“臟水變清水”實驗中,小朋友們親眼見證臟水經過簡易過濾裝置變得清澈,科學的神奇讓他們驚嘆不已;環保繪畫活動環節,小朋友們用五彩畫筆描繪心中的綠色家園,一幅幅充滿童真的畫作,展現了他們對美好生態的認知和想象。

綠愿服務隊在幼兒園開展環保小課堂。張淼 攝
四、探訪企業,綠色生產助環保
服務隊前往江門市朗達鋰電池有限公司開展實地調研。在企業技術人員的引導下,隊員們走進電池生產車間,詳細了解電解液除濕、電極封裝等綠色生產工藝,切身感受到科技創新對環保事業的強大推動力。通過實地考察,隊員們認識到環保技術推廣的重要性,更加堅定了將環保知識傳遞給更多人的信念。
五、文化調研,僑鄉文脈話傳承
活動期間,服務隊還走進鶴山市博物館,開展文化調研。從新石器時代的石器陶器,到明清時期的農耕器具、僑批文獻,隊員們通過一件件展品,深入了解鶴山的歷史底蘊和人文精神。在“古勞水鄉”復原場景前,隊員們感嘆道:“水鄉文化不僅是鶴山的獨特符號,更蘊含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智慧。”此次文化之旅,不僅拓寬了隊員們的視野,也讓他們更加堅定——環保事業需要扎根于地方文化,才能煥發持久生命力。

綠愿服務隊在圖書館開展文化調研。王立 攝
結語:青春行動,共赴綠色未來
三天的“百千萬突擊隊”活動,綠愿服務隊以生動的科普宣教播撒環保理念,以深入的文化調研探尋生態智慧,以細致的企業調研學習環保技術,充分展現了當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隊長在實踐結束時表示:“環保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文化的傳承和行動的接力。未來,我們將繼續以創新形式傳播綠色理念,攜手社會各界,共同守護綠水青山。”此次鶴山之行,不僅讓環保意識在小朋友們心中生根發芽,也讓隊員們深刻體會到——建設美麗中國,需要每個人的參與和堅持。綠愿服務隊,永遠在路上。ㄍㄓ崋T:王立、林韓晗、莊葉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