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承紅色基因,感悟時代精神,近日,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小崗精神永流傳”暑期社會實踐團在智能紡織與材料學院學生工作黨支部書記應吉老師的帶領下,走進中國農村改革發源地——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通過人物訪談、實地走訪、主題黨課等方式開展黨日活動。
訪談改革帶頭人 感悟“小崗精神”實踐團對小崗村原村委主任、“大包干”帶頭人關友江開展深入訪談。關友江老人精神矍鑠,回憶起小崗村那段波瀾壯闊的改革歲月,深情講述了1978年那個寒冷的冬夜,18位村民在茅草屋里秘密商議,最終按下“大包干”紅手印的瞬間,“當時心里就一個念頭,哪怕冒著風險,也要讓鄉親們能吃飽飯。”他還細數了分田到戶后村里的巨大變化,從家家戶戶愁溫飽到糧食滿倉、蓋起新房,從土路泥濘到如今的村容整潔、產業興旺。成員們圍坐一旁,認真聆聽細節,不時提問交流,深切體會“改革創新、敢為人先”的“小崗精神”。
走訪事跡陳列館 緬懷沈浩同志實踐團走進沈浩同志先進事跡陳列館,一幅幅珍貴的照片、一件件飽含故事的實物、一段段感人的視頻,生動再現了小崗村原第一書記沈浩同志在小崗村六年如一日的奮斗歷程。從帶領村民修新路、蓋新樓,到招商引資發展特色產業,沈浩同志用腳步丈量著小崗村的每一寸土地,用真心換來了村民的愛戴。“兩任村官,六載離家,總是和農民面對面,肩并肩。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里道路工廠和農田,對不住家中嬌妻幼女高堂……”,師生們在沈浩同志雕像前駐足良久,深刻感悟“扎根基層,甘于奉獻”的“沈浩精神”。
開展主題黨課 傳承紅色基因學生工作黨支部書記應吉老師面向團隊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在小崗村村委開展“學習‘小崗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主題黨課。她結合小崗村的改革歷程和沈浩同志的先進事跡,深入闡釋了“小崗精神”的核心內涵,強調“改革創新、敢為人先”不僅是小崗村在歷史轉折時期的精神動力,更是新時代青年黨員應具備的品質。她提出,紡織院校師生要將“小崗精神”融入專業學習和實踐中,勇于探索新材料、新技術,為紡織行業的創新發展貢獻力量。入黨積極分子張宇凡深受感觸:“通過這次活動,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小崗精神’的意義,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我會以實際行動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新時代的奮斗者。”
此次黨日活動,讓常紡師生近距離觸摸歷史、感悟精神,是一次深刻的黨性教育和思想洗禮。大家紛紛表示,將把在小崗村的所學所感轉化為傳承紅色基因的自覺行動,把“小崗精神“融入日常學習工作,以實際行動為時代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