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落實共青團中央“七彩假期”關愛行動,2025年7月11日,西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七彩語伴,雙語筑夢營”實踐團赴安寧區幸福里社區開展為期10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從室內教學到戶外實踐,從課業輔導到七彩課程,實踐團以“雙語陪伴筑夢、校社協同育人”為主題,為社區兒童搭建多元化成長平臺,用愛心傳遞溫暖,以實踐彰顯擔當。

實踐團為本次實踐活動設計了豐富多彩的課程,課程內容涉及愛國教育、安全教育、心靈瑜伽、手工制作、書法學習以及課業輔導等。通過10天“室內教學+戶外實踐”組合模式,構建特色成長體系,培養孩子探索新知、悅納自我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鼓勵他們敢于有夢、勇于追夢,播撒希望的種子。
課堂里的“同心結”:用知識架起連心橋 思想引領課以紅色教育厚植家國情懷,筑牢精神根基;文化傳承課借竹簽書寫、漆扇制作等傳統技藝體驗,培育文化自信;文明生活課從日常細節入手,引導養成良好習慣;身心成長課通過團隊互動與引導,助力健全人格養成;藝術素養課以音樂、手工等活動,喚醒審美感知與表達力;科技創新課憑趣味實驗與科普,點燃探索熱情;快樂學習課將知識融入互動實踐,讓學習輕松高效。此外,實踐團針對不同年級需求開展課業輔導,精準解決暑期作業難點、鞏固知識基礎。
七大特色課程與課業輔導相輔相成、協同增效,從多個維度為兒童成長賦能助力。
研學路的“文化行”:讓實踐煥發時代新聲實踐團精心打造的“行走的課堂”,讓成長突破圍墻,在多元場景中延伸認知的廣度與深度。簡牘博物館中,實踐團以雙語講解串聯簡牘演變史,解析秦漢簡牘中的歷史信息,通過“刀筆吏刮改竹簡”演示與隸書臨摹,讓千年文物成為可觸的文化記憶;科技館內,結合“探索任務卡”引導孩子們聚焦重點展區,從火箭原理演示、太空自行車體驗到電磁現象互動,用雙語解析科學原理,讓抽象知識變得可感;植物園“自然尋寶”活動中,孩子們依據雙語植物圖鑒分組探索,在協作中加深自然認知。
此外,實踐團于7月19日在安寧區中海環宇城青年之家“青聚小棧”,開展了以“青聚能量,共話青春”為主題的交流活動。
從歷史到科學,從自然到團隊互動,戶外實踐讓孩子們在行走中學習成長,每一次探索都將成為點亮夢想的火種。
這場實踐,是青年擔當的生動注腳。實踐隊員們將專業學識轉化為育人動能,在課堂上傳道授業,在研學中引路導航,用熱忱與智慧架起連接知識與成長的橋梁。
實踐中的“青春悟”:在行走中厚植家國情懷 此次實踐,不僅讓實踐隊員走出校園,深入基層,更在實踐中錘煉了意志品質,增強其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隊員們紛紛表示:“‘七彩假期’實踐是我們走出校園的生動課堂,在這里我們既傳遞知識,也收獲成長,更懂得了堅持與責任的重量。這段經歷讓我們確信,青春的價值在于用行動回應時代的期待。”
冀以塵霧之微,補益山海;螢燭末光,增輝日月。這個暑期,實踐隊員用心耕耘,給孩子們營造愉快的學習環境,讓每個孩子在愛意中成長。未來,實踐團將持續以青春之力深耕校社協同,讓青春之花綻放在基層沃土,為“七彩假期”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