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紅色基因暑期社會實踐隊新聞稿尋跡“工業記憶,助力鄉村振興”三下鄉
西南石油大學 “尋跡工業記憶,助力鄉村振興” 紅色基因暑期社會實踐赴樂山犍為芭溝鎮開展 “三下鄉” 實踐活動
2025 年 8 月 23 日至 8 月 28 日,西南石油大學 “尋跡工業記憶,助力鄉村振興” 紅色基因暑期社會實踐隊在樂山犍為縣芭溝鎮開展了為期 5 天的 “三下鄉” 實踐活動。此次活動旨在通過實地調研、志愿服務等形式,深入挖掘芭溝鎮工業歷史文化價值,為古鎮文旅發展與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實踐隊成員通過與當地政府、文旅負責人及群眾的深度互動,完成了一系列調研與服務任務。
初到芭溝鎮時,實踐隊成員對 “工業古鎮” 的認知還停留在書本里的 “工業遺產” 概念中。直到與芭溝鎮政府工作人員、嘉陽煤礦文旅負責人座談,聽他們講述芭溝鎮因煤而興的百年歷史 —— 從民國時期的煤礦開采,到新中國成立后的產業輝煌,再到如今轉型文旅的探索,成員們才真正意識到,這座古鎮不是靜止的 “遺跡”,而是承載著幾代人生活與夢想的 “活化石”。尤其是聽到當地面臨 “部分遺跡保護乏力、年輕游客少、文旅業態單一” 的困境時,大家既為古鎮的歷史厚重感動容,也暗下決心要結合自己的專業,為古鎮做點實事。
此次實踐中,實踐隊下設的 “文旅調研組” 核心任務是通過問卷與訪談,收集游客對芭溝鎮文旅產品的反饋。起初,成員們以為調研只是 “發問卷、收數據” 的簡單工作,可真正開始后才發現處處是挑戰:面對游客時,有人因行程匆忙不愿停下,有人對問卷內容存疑;與當地商戶交流時,部分店主擔心 “提建議沒用”,不愿多談。團隊通過調整溝通方式,先與受訪者建立信任、主動傾聽需求,讓調研工作順利推進。5 天里,僅文旅調研組便累計發放問卷 120 份,回收有效問卷 108 份,面對面訪談游客、村民、商戶 40 余人,收集到 “希望增加工業歷史講解”“推出親子研學項目” 等 50 余條實用建議。
除了調研工作,實踐隊成員還主動參與了志愿服務:和隊友們一起清理老礦區宿舍周邊的雜物,擦拭工業遺跡展示牌上的灰塵;在游客中心為迷路的老人指引方向,給小朋友講 “蒸汽小火車為什么會冒白煙”。實踐后期,團隊結合調研數據,設計出 “工業記憶打卡地圖”,還提出了 “小小礦工體驗營” 的研學課程建議,得到了芭溝鎮政府工作人員的認可,他們表示 “這些想法很貼合我們的需求”。
紅色基因暑期社會實踐隊在鐵道博物館前合照
此次樂山犍為芭溝鎮 “三下鄉” 實踐活動,為西南石油大學 “尋跡工業記憶,助力鄉村振興” 紅色基因暑期社會實踐隊成員提供了走出課堂、深入基層的機會。通過實踐,成員們不僅提升了調研能力、積累了實踐經驗,更深刻理解了工業遺產保護與鄉村振興的內在聯系,體會到 “把專業知識用到實處” 的價值與意義。活動既為芭溝鎮文旅發展注入了青春智慧,也讓實踐隊成員在歷史傳承與現實需求的碰撞中,找到了青春擔當的另一種可能,為青年學子參與鄉村振興實踐提供了生動范例。
來稿:姜程
攝影:劉永林
三下鄉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