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袤的鄉土中國,青春的脈動正與鄉村振興的節拍同頻共振。2025年7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公共管理學院“星火筑夢”實踐團隊重返河南省嵩縣九店鄉石場村,以青年視角深度解碼地質文化賦能鄉村全面振興的創新實踐,為這片古老土地注入蓬勃朝氣。


圖1 團隊實地考察石場村
•鹿鳴山鄉,特色產業繪就富民新景
7月20日下午,團隊首站聚焦石場村新生的梅花鹿養殖基地。這座承載村民增收與引流期盼的特色試驗場,正探索鹿茸、鹿血產品的產業化路徑。“我們希望通過養鹿發展鹿茸、鹿血等特色產品,拓寬村民的致富門路;也希望鹿場能吸引更多游客,為村里帶來人氣和活力。”村黨支部書記丁書記的愿景,在團隊成員與養殖戶圍繞產業規劃、發展前景的深度交流中變得清晰可觸。青年學子在鹿舍間的行走與思考,讓“產業振興”從書本概念躍升為鮮活實踐。


圖2團隊深入梅花鹿養殖基地進行實地考察
•書記夜談,紅色引擎筑牢發展根基
一場在農家駐地的“書記夜談”,揭開了石場村蝶變的治理密碼。丁書記系統闡釋了黨建引領如何成為鞏固脫貧成果、升級基礎設施、融合文旅發展的“定盤星”。“將專業所學深度對接鄉村所需,讓‘青春夢’融入‘鄉村夢’”——他的寄語點燃了學子們的熱忱。圍繞治理創新、人才回流、文化傳承的探討,碰撞出青年投身鄉土的使命火花。

圖3 丁書記與團隊成員在駐村農家座談
•民情回響,政策溫度照進百姓心田
7月21日清晨,循著去年足跡,團隊再次叩響一位七旬老人的家門。變化清晰可見:低保補助足額到位,生活物資充盈無憂。“村子一年比一年好,我也跟著安心。”老人樸素的話語,成為精準幫扶政策長效落地的生動注腳。持續的回訪刻度,丈量出石場村民生改善的真實溫度。


圖4七旬老人笑談新生活
•城鄉紐帶,“書記的店”架起產銷金橋
位于洛陽城區的“駐村書記的店”,是團隊調研的重要一站。這個由駐村第一書記李彤輝創辦的平臺,讓石場村的土雞蛋、蜂蜜、木耳等特產直通城市餐桌。任期已滿卻選擇堅守的李書記道出初心:“做書記不僅是崗位,更是一種承諾。村里的事沒做完,我就不想走。”小小店鋪,承載著一名基層黨員干部的如山之諾,更成為資源出村、城鄉互哺的創新樞紐。

圖5團隊成員在駐村書記的店考察
•青春深耕鄉土,星火照見振興
石場村回訪之行,是“星火筑夢”團隊將“行走思政課”植入鄉土大地的再深化。從鹿場探產到治理夜話,從民生回訪到解碼城鄉聯結,“星火筑夢”團隊以腳步丈量振興脈絡。石場村正加速將資源稟賦轉化為產業動能——梅花鹿產業開辟農產品增值新路,“書記的店”彰顯組織動能對接市場的有效范式,而民生獲得感的持續提升,印證著政策落地最溫暖的答卷。
鄉村振興的本質,是文化根脈、經濟活力、治理效能與民生獲得“四位一體”的協同躍升。未來,“星火筑夢”團隊將繼續深耕資源型鄉村可持續發展前沿,聚焦文化IP賦能、數智技術嫁接與產業深度融合,著力構建青年長效服務鄉村的實踐范式,為千村萬寨貢獻融匯地質特色與青春智慧的現代化方案。
星火雖微,可映山河;青春深耕處,必見鄉村萬里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