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西南財經大學統計與數據科學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碳跡尋者實踐隊在成都市溫江區天府街道海科社區,組織開展了一場以“雙碳”科普為核心的社區志愿宣講活動。此次活動旨在提升青少年群體對“碳達峰、碳中和”相關知識的理解與認知,以寓教于樂的方式推動綠色理念進社區、進課堂。
炎炎盛夏,陽光灑滿蓉城。伴隨早晨的蟲鳴與微風,實踐隊成員們早早到達社區中心,迅速開展前期準備工作。只見一張張整齊排列的課桌椅迅速就位,配套教具一應俱全,活動橫幅高高懸掛,授課講師也正在認真核對講義內容。社區工作人員也積極協助布場,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青少年學員。
隨著活動正式開啟,來自社區的青少年們走進小教室,坐在整潔的座椅上。講師劉同學首先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碳”元素的基本概念,逐步引導學生們理解什么是“碳足跡”“碳排放”。緊接著,授課內容從高碳與低碳行為的日常實例延伸至我國提出的“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
圖為實踐隊員為青少年講授“雙碳”知識(劉思宇攝)
“同學們,空調雖能帶來清涼,但你知道它的運行背后可能隱藏著不小的碳排放嗎?”講師以互動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自身生活中與碳排放相關的行為,并穿插案例講解低碳生活的可行性。同學們興致高昂,時而舉手發言,時而認真做筆記,氣氛活躍而充實。
在教室外,另一部分實踐隊成員則在開展戶外環節的布置工作。團隊自制的巨型“大富翁”主題游戲墊鋪滿平整空地,兩顆巨型充氣骰子也準備就緒。中午時分,講課結束后,學生們興奮地走出教室,躍躍欲試地圍在游戲墊前,等待活動開始。
“投出六點了!”一名學生高興地跳到指定格子,回答了關于低碳出行方式的問題,贏得了隊員的掌聲與鼓勵。游戲過程中,每一次擲骰子、跳格子都伴隨著問題答題與知識回顧,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不斷將課堂所學知識運用其中,真正實現了“以賽促學”。
“我以前從沒想過騎自行車可以這么環保,還能減少很多碳排放!”一位小學五年級的參與學生在游戲結束后說道。“這個游戲特別有意思,我們還想再來一局!”在場的不少同學紛紛表達了對活動的喜愛。
圖為青少年在“大富翁”游戲墊上參與知識問答(周風帆攝)
為了提升參與感,實踐隊還特別設計了小獎品機制,凡是在答題中表現優異的學生均可獲得環保紀念品一份,如紙質種子卡、帆布袋等。在互動中,同學們對“雙碳”概念有了更形象、具象的理解,意識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為綠色地球貢獻力量。
活動最后,實踐隊隊員們迅速投入場地清理工作,將教具、游戲器材整齊打包,并與社區工作人員溝通總結。雖然辛苦,但隊員們都表示通過本次實踐收獲良多,不僅鍛煉了組織能力,也深化了對“雙碳”國家戰略的理解。
圖為實踐隊員與社區青少年合影留念(劉思宇攝)
在當天的總結會議中,實踐隊隊長表示:“我們不止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綠色理念的踐行者。‘雙碳’不僅要講得精彩,更要做得踏實,希望未來能將更多理論知識轉化為現實行動。”海科社區負責人也對實踐隊的表現給予了高度評價:“這次活動準備充分、組織有序,真正做到了‘雙碳’進課堂、進頭腦。”
據悉,碳跡尋者實踐隊將在接下來的暑期實踐中繼續走訪成都及周邊社區,探索綠色發展與社區教育融合的更多可能形式,繼續在社會大課堂中書寫青年一代的責任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