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同行”社會服務青年團
盛夏的風里,藏著我們最有意義的約定:和組員們一起回到家鄉(xiāng),報名志愿活動,用行動給故土添一份熱乎氣。
有人扎進社區(qū)的街巷里,握著掃帚、提著水桶,把公共場所的灰塵、雜物一點點清理干凈。掃完樓道時額頭的汗、擦凈長椅后掌心的灰,不僅讓居民的居住環(huán)境亮堂起來,更用實際行動提醒著大家:公共空間的整潔,需要每個人一起守護。
有人守在熱鬧的運動場上,從清晨的場地布置——搬器材、畫標線,到賽事中的資源分發(fā)——遞水、送物資,再到人群疏導時的耐心指引,腳步?jīng)]停過,聲音也沙啞了,卻看著運動會順利進行,心里比參賽者還雀躍:原來“添磚加瓦”,就是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到位。
還有人在系統(tǒng)培訓后,化身“普法小講師”,帶著精心準備的案例走進社區(qū)。從日常的鄰里糾紛怎么依法解決,到消費維權的小技巧,用大家聽得懂的家常話,把法律知識講明白?粗用駛冋J真記錄的樣子,聽著“原來這點事也和法律有關”的感嘆,才知道營造法治氛圍,就藏在這些接地氣的宣講里。
這個暑假的志愿實踐,不只是“完成任務”:我們學著把課堂上學的道理用在實際里,和組員分工協(xié)作時懂得了“1+1>2”的意義,也在累到想歇會兒時咬咬牙堅持了下來。原來“服務社會、鍛煉成才”從不是口號,而是掃過的每一寸地、搬過的每一件器材、講過的每一個案例,最終都變成了我們成長里最扎實的印記——這個夏天,我們用志愿行動,給家鄉(xiāng)交了一份青春答卷。
三下鄉(xiāng)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