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血脈是中華民族在革命歲月中淬煉出的精神瑰寶,是連接歷史與未來的精神紐帶。如皋,作為南通紅色文化的富集地,深植蘇中革命的基因密碼,其紅色歷史既是地方發展的精神根基,更是激勵后人的力量源泉。河海大學實踐團暑期開展的系列紅色文化宣講活動,正是以實際行動激活紅色基因,讓紅色血脈在新時代持續流淌、代代相傳。
實踐團的腳步遍布社區,以精準化、沉浸式的方式播撒紅色火種。在金鼎名城社區,7 月 12 日的宣講活動以 PPT 為載體,將如皋紅色歷史的脈絡清晰鋪展 —— 從早期黨組織的建立到革命先烈的浴血奮戰,每一段故事都牽動著居民的心。更動人的是互動環節中,多位居民分享了家中長輩流傳的革命往事,那些親歷者的記憶與宣講內容相互印證,讓紅色歷史從文字走向鮮活,在代際對話中完成了一次溫暖的傳承。
而在如皋二中的課堂上,紅色血脈的延續則呈現出青春的活力。7 月 13 日,高三學子們在動態革命地圖前驚嘆于龍游河綠道曾是紅十四軍的秘密通道,在于咸烈士的事跡中讀懂 “為信仰獻身” 的重量。互動搶答時的熱烈氣氛、《紅旗頌》旋律中系上 “信念之樹” 的赤色卡片,讓紅色精神與備考沖刺產生了奇妙的共鳴。“六月考場即我的戰場,當以筆為槍續寫江海榮光” 的誓言,不僅是學子對高考的承諾,更是紅色血脈在青年心中的覺醒。許多學生表示,愿在高考后化身紅十四軍紀念館的講解員,讓更多人聽見如皋的烽火傳奇。
7 月 14 日下午,實踐團成員踏入紅十四軍紀念館,開始了一場追思之旅。展館內,1930 年紅十四軍建軍時的軍旗復制品靜靜陳列,賁家巷暴動時的土槍、于咸烈士用過的日記本,帶著歲月的溫度,訴說著那段烽火歲月。在 “紅十四軍戰斗歷程” 展區,動態沙盤復原了吳莊戰役的全貌,講解員指著龍游河的位置,與學生們前日課堂上了解的 “秘密通道” 形成呼應:“你們騎行的綠道,正是當年戰士們隱蔽行軍的路線。”活動尾聲,實踐團成員與學生們一同在紅十四軍建軍紀念碑前宣誓,誓言與前日 “信念之樹” 上的卡片遙相呼應。
從社區的 “記憶喚醒” 到校園的 “青春傳承”,再到紀念館的 “實地深化”,河海大學實踐團的紅色傳播之路,讓如皋的紅色歷史不再是書本上的文字、展館里的文物,而是成為可觸摸、可參與、可傳承的精神財富。不同群體在這場接力中,既是紅色故事的傾聽者,更是紅色血脈的延續者 —— 這,正是紅色基因代代傳的生動注腳。